纽约爱乐
外观
(重定向自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纽约爱乐交响乐协会 | |
---|---|
New York Philharmonic | |
管弦樂團 | |
簡稱 | 纽约爱乐 |
建立 | 1842年 |
地點 | 美国纽约市 |
音樂廳 | 卡内基大厅(1962年前) 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格芬厅(现在) |
首席指揮 | 梵志登 |
網站 | www |
紐約愛樂(英語:New York Philharmonic),正式全名為紐約愛樂交響樂協會(Philharmonic-Symphony Society of New York, Inc.),是於1842年由烏雷利·科雷利·希爾在美國紐約市成立的一支管絃樂團。紐約愛樂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樂隊之一,是美國成立時間最長的樂團,被列为美國五大管弦樂團之一,並完成多個音樂作品的美國首演,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紐約愛樂一年大約演出180場音樂會,並在2004年12月18日完成其第14000場音樂會[1]。
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和馬舒爾曾經为樂團帶來了三個黃金年代。目前,樂團的首席指揮是梵志登。
歷史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歷任音樂總監
[编辑]- 古斯塔沃·杜达梅尔(2024年—)[2]
- 梵志登(Jaap van Zweden,2018年-2024年)
- 阿倫·基爾伯特(Alan Gilbert,2009年–2017年)
- 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2002年–2009年)
- 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1991年–2002年)
- 祖宾·梅塔(Zubin Mehta,1978年–1991年)
- 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1971年–1977年)
- 乔治·塞尔(George Szell,1969年–1970年)
-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58年–1969年)
- 德米特里·米特罗波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949年–1958年)
-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949年–1950年)
- 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947年–1949年)
- 阿尔图·罗津斯基(Artur Rodziński,1943年–1947年)
- 约翰·巴比罗利(John Barbirolli,1936年–1941年)
-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928年–1936年)
- 威廉·门格尔伯格(Willem Mengelberg,1922年–1930年)
- 约瑟夫·斯坦斯基(Josef Stránský,1911年–1923年)
-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909年–1911年)
- 瓦西里·萨封诺夫(Wassily Safonoff,1906年–1909年)
- 华尔特·丹诺施(Walter Damrosch,1902年–1903年)
- 艾米尔·珀尔(Emil Paur,1898年–1902年)
- 安东·塞德(Anton Seidl,1891年–1898年)
- 希奥多·汤玛斯(Theodore Thomas,1877年–1878年;1879年–1891年)
- 列奥波德·丹诺施(Leopold Damrosch,1876年–1877年)
- 卡尔·贝尔曼(Carl Bergmann,1855年–1876年)
- 希奥多·埃斯菲德(Theodore Eisfeld,1848年–1865年)
- 乌瑞利·克莱里·希尔(Ureli Corelli Hill,1842年–1847年)
演出場館
[编辑]樂團在1962年離開卡內基音樂廳搬至艾弗里·費雪廳(林肯中心)之後,一直存在討論若樂團回遷是否會更好。
評價與特色
[编辑]數位典藏
[编辑]紐約愛樂以其悠久的歷史,併以現代科技,對音樂會資料及相關行政文件等文物進行保存工作,為現今相關領域的執牛耳者。其數位典藏的資料內容又可分成七項[3]:25f.:
- 19世紀資料,包括音樂會及財務報告,節目及手寫紀錄簿,創團者日記,以及烏雷利·科雷利·希爾旅歐學習期間(1835–37年)的檔案
- 樂譜,存有約一萬五千筆編號之書目,包括罕見之初版樂譜,以及常任指揮、客座指揮所使用之樂譜
- 新聞剪報
- 影像保存,包括照片、圖畫、海報、幻燈片等跨媒介的逾兩萬七千筆圖檔,記錄指揮、作曲家、獨奏家、樂團團員及行政人員之身影
- 現場演出紀錄,保留自1990年起所有的表演內容
- 工作文件,為逾6,500,000頁的備忘錄、書信、合約、報告等,詳實記載了樂團內部的決策與其過程
- 演出節目資訊,自1842年至今的演出節目均被完整地保存,包括1877年至1928年間紐約交響樂團的演出在內[註 1],提供特定作品之演出歷史、指揮者、獨奏者等節目資訊
軼事
[编辑]- 1971-1974期间,乐团的部分成员曾为约翰·列侬的专辑《Imagine》,《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以及《Walls and Bridges》进行了管弦乐配乐。
- 2008年2月26日,洛林·马泽尔帶領樂團在北京一站後訪問北韓,並在東平壤大劇院演出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格什文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作品。還令美國國歌首次在朝鮮響起。表演會場2500個席位座無虛席,惟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卻沒有到場。不過音樂總監马泽尔十分滿意今次演出,並稱「任務完成」。[4]美國負責此次演出事務磋商的外交官克里斯托弗·羅伯特·希爾對《紐約時報》說到:「這標誌著北韓將走出關鎖;不過,人人都知道,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5]。
註釋
[编辑]参考資料
[编辑]- ^ A Distinguished History. nyphil.org. 2008 [2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8) (英语).
- ^ Gustavo Dudamel To Become NY Phil Music and Artistic Director | What's New: Latest News and Stories About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nyphil.org. 2023-02-07 [2023-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 ^ 張怡婷,管弦樂團演出節目的數位保存與搜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 ^ 美國歌朝鮮首響起[永久失效連結]
- ^ Anthony Kuhn. New York Philharmonic Heads to North Korea. npr.org. 2008 [2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