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孟和(1930年10月16日—2017年1月24日),出生於臺灣台北市大稻埕下奎府町,為白色恐怖時期之受害者,1949年與1952年先後兩度面臨牢獄之災,1967年自綠島出獄後曾先後經營照相館、從事出版業工作,以及與朋友一同創業。自1996年起,致力於協助重建和復原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新生訓導處[1],並投身於白色恐怖時期的文資保存工作之中。於2017年與世長辭,享年88歲。[2]

陳孟和
出生(1930-10-16)1930年10月16日
日治臺灣台北州大稻埕下奎府町
逝世2017年1月24日2017-01-24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17年)
教育程度台北中學(今泰北高中
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科
知名于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

生平背景[编辑]

出生於台北大稻埕下奎府町,為家中次子,但其長兄在小時候過世[3],下有一個妹妹,以日文與父母溝通,和妹妹則通以中文。求學過程受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美術科教育[4],啟發其後來在綠島服刑期間進行藝術創作與影像紀錄,對其一生影響深遠。

第一次入獄[编辑]

1948年12月,陳孟和準備前往中國大陸就讀大學。當時,他準備搭乘前往中國大陸的中興輪,突然因不明原因無法在預定時間啟航,得知此消息並在與送行的同學道別後,陳孟和隨即前往客艙休息。由於小他一屆的台北中學學弟蘇焜煌,向有關情治單位告密,表示陳孟和此趟赴大陸真實目的為投共,所以回到船艙後,特務在此時現身盤問其身份,佯稱他與另一位乘客石火山,有手續未辦妥,需前往港務局一趟,於是特務帶著二人乘坐小船,划至基隆車站邊上岸,此時陳孟和看見其父親在岸邊,他已經猜想遇上不好的事情,因此並未與父親相認。[3]進入港務局後,特務在確認其身分後馬上將其上銬並在眼前蒙上黑布,並搭乘一部計程車,由於此輛計程車之車況不佳,座椅靠背皆為破洞,於是陳孟和將身上攜帶的同學通訊錄塞入洞內,同時推斷此次行動可能並非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的正式命令,若為正式命令將會使用公務車,而非私家計程車。[3]

之後,陳孟和被保安司令部關押在台北的東本願寺,並曾經與雷石榆楊逵關押在同一牢房之中。再後來由於證據不足,保安司令部無法找出關於他準備投共的有效證據,而將其釋放,被關押時間約為七至八個月。離開保安司令部的關押後,陳孟和才從其父親那裡得知他此次牢獄之災的起因。[3]

第二次入獄[编辑]

1949年7月出獄後,學校不願意讓陳孟和就學,於是他便與一同被關的同學石火山合開了「黎光照相館」。[5]

1952年1月3日,特務直接進入「黎光照相館」將他押上車,關押在保安司令部情報處偵訊。

陳孟和表示,特務曾問他會與朋友聊些什麼,他回答幾乎都聊,而下一句特務便問他說是否有談到對時局的感想,陳孟和旋即回覆有,他因此被移送至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候審。最後被以「參加叛亂集會」(臺灣省工委會學術研究會案)罪名起訴,被指控在此研究會中與夥伴談論時局,有著叛亂之嫌疑,處審擬判刑十年,罪名並改為「參加叛亂組織」。[3]

綠島服刑時期[编辑]

1952年9月,陳孟和被押解到綠島新生訓導處,編在大二大隊第六中隊,不久後被改編在第五中隊。[5]

在服刑期間初期,陳孟和發現綠島缺乏拍照器具,便寫信請家人寄來攝影器具,令人意外地,綠島監獄處本部十分高興,並要陳孟和在照相部服外役。除了專事拍攝「公務照」外,例如外賓來綠島監獄參觀的簡報照片,或為來到綠島的「新生」拍照外,陳孟和同時也會服務綠島的老百姓,幫他們拍攝生活照。

陳孟和的藝術細胞也在綠島監獄有驚人的展現。綠島監獄處偶爾會有政治宣傳海報比賽,而陳孟和以端正的立體字跡和栩栩如生的蔣公畫像,數次奪得監獄處的壁報比賽冠軍;綠島監獄處會在一些特定的節日,要求裡頭的「新生」表演戲劇給長官、綠島的百姓觀賞,而陳孟和在這些活動的定位,便是負責製作道具及舞台布置。[3]

綠島新生訓導處的看管方式類似「勞動農莊」,基本上一切訓導處的日常所需,皆須由新生「克難的」產出[6]。在這樣的環境下,陳孟和花了一年時間在綠島就地取材,自製一支縮小版的「克難」小提琴送給外甥女,而這個故事也成為了人權繪本《希望小提琴》的故事藍本。

1962年,陳孟和奉派調查綠島水文、地理,準備撰寫《綠島誌》。

1965年,綠島新生訓導處裁撤,續留守在綠島,直到1967年1月2日陳孟和出獄。[3]

出獄後[编辑]

1967年出獄後,陳孟和自營照相館、「王子雜誌社」美編、彩色印刷廠企劃經理、與綠島難友合營貿易公司、自創公司、旅行社企劃等等。在「王子雜誌社」工作時期,與蔡焜霖等人首創「行動圖書館」概念,巡迴各學校、社區,並利用所設計的彩繪立體圖文巡迴車,深獲孩童喜愛;開車協助臺東紅葉少棒成員赴臺北參加比賽,獲得全國少棒冠軍,進而打敗日本關東少棒隊,掀起全台少棒旋風。台灣解嚴後,積極參與平反與關懷活動,利用自身攝影專長,為參與活動的難友們紀錄影像留念。

出獄後,從綠島夾藏並攜帶回台灣珍貴的老照片,見證白色恐怖的人權歷史外,[3]1996年開始,陳孟和憑藉著優越的記憶、美術專長及體力,根據昔日照片以及推估空間量度,從不同角度畫出「綠島新生訓導處」一景一物的鳥瞰圖,還有保安司令部情報處及青島東路3號軍法處看守所平面、三面示意圖,全心投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新生訓導處」重建及復原工作。在這近一、二十年的時間裡,讓重現場景成為難友們共同的記憶象徵,也為當年在綠島的許多受難者留下容顏紀錄的「大頭照」,是復原及重建人權歷史場景的關鍵人物。[5]

晚年[编辑]

2002年至2008年間,陳孟和受光觀局和文建會的邀請,指導綠島人權館及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整體規劃[7]。例如「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綠洲山莊先期開放展示工程案」、「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相關文史資料蒐調暨運用案」、「青島東路3號營區」、「保安司令部情報處押房」等等。

之後更是和不少的學者合作製作書籍和影片例如:和幸佳慧共同創造的《希望小提琴》、其他難友共同翻譯黃華昌先生回憶錄《叛逆的天空》[8]、和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製作的《陳孟和口述歷史》等。

相關作品[编辑]

幸佳慧著,蔡達源繪,《希望小提琴》,台北:小天下,2012年。[9]

黃華昌著,《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台北:前衛,2004年。[8]

參考資料[编辑]

  • 鄭景雯,〈陳孟和辭世屆百日 人權館辦追思紀念〉[10]
  • 唐嘉邦,〈陳孟和捐獄中自製小提琴〉[11]
  • 李禎祥,〈使命來的人!人權遺址重建:陳孟和的大功德簿〉[12]
  • 陳俐穎,〈憑記憶、美術重建白色恐怖「失落的歷史空間」文化部追思受難者陳孟和〉[13]
  • 文化部,〈「再現真實」陳孟和先生追思紀念會〉[14]
  • 鄭南榕基金會,〈陳孟和先生簡介〉[15]
  • 不義遺址資料庫,〈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16]
  • 國家人權博物館,〈陳孟和〉,1950年代[17];〈陳孟和口述歷史〉,數位影音[18];〈陳孟和與新生訓導處的重建〉,數位影音[19];〈景美園區典藏影片 陳孟和小提琴〉,數位影音[20]

注釋[编辑]

  1. ^ 李禎祥. 〈使命來的人!人權遺址重建:陳孟和的大功德簿〉.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2. ^ 〈「再現真實」陳孟和先生追思紀念會〉. 文化部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陳孟和口述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1-11-13]. (原始内容 (影片)存档于2021-11-13). 
  4. ^ 唐嘉邦. 〈陳孟和捐獄中自製小提琴〉.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5. ^ 5.0 5.1 5.2 陳孟和.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6. ^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 不義遺址資料庫.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7. ^ 唐詩. 15年黑牢他為台灣記下「綠島」! 政治受難者、藝術家陳孟和辭世. 民報.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8. ^ 8.0 8.1 黃, 華昌. 《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 前衛. 2004年. ISBN 9789578014411. 
  9. ^ 幸, 佳慧. 《希望小提琴》. 小天下. 2012. ISBN 9789862169438. 
  10. ^ 陳孟和辭世屆百日 人權館辦追思紀念 (yahoo.com).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11. ^ 陳孟和捐獄中自製小提琴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chinatimes.com).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12. ^ 使命來的人!人權遺址重建:陳孟和的大功德簿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13. ^ 憑記憶、美術重建白色恐怖「失落的歷史空間」文化部追思受難者陳孟和-風傳媒 (storm.mg).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5). 
  14. ^ 「再現真實」陳孟和先生追思紀念會-中華民國文化部 (moc.gov.tw).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15. ^ 陳孟和先生簡介 (nylon.org.tw).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16. ^ 不義遺址網站|不義遺址 (nhrm.gov.tw).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17. ^ 國家人權博物館-1950年代 (nhrm.gov.tw).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18. ^ 國家人權博物館 (culture.tw).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19. ^ 〈陳孟和與新生訓導處的重建〉.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20. ^ 〈景美園區典藏影片 陳孟和小提琴〉.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