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韋安
性别
出生1980年(43—44歲)
 英屬香港
教育程度
信仰基督新教
经历

陳韋安牧師博士Rev. Dr. John Wai-On CHAN,1980年)是香港基督教牧師、神學人、作家,現職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香港教會flow church 流堂創辦人。

簡歷[编辑]

陳韋安1980年生於香港。中學畢業後,入讀香港大學,主修哲學。2004年入讀建道神學院,2007年取得道學碩士學位,隨後遠赴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留學,[1]主修系統神學,研究卡爾·巴特的禱告神學。在德期間,於柏林宣道會擔任義務傳道。2013年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後返回香港。 [2]。回港後,他在建道神學院擔任神學教授。2014年在facebook 開始臉書專頁《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3],發表神學與信仰文章,深受年輕信徒歡迎,被稱為「基督教界KOL」。[4] 陳韋安於2014年開始在基督教報刊《時代論壇》撰寫專欄,並擔任講員,致力推動香港教會改革。 [5]。2018年,陳韋安創立flow church 流堂教會,召聚曾經對教會失望而離開教會的基督徒,[6]並以非傳統的方式運作教會。[5]於2022年11月13日被flow church流堂按立成為牧師。

獲獎及榮譽[编辑]

2018年,陳韋安榮獲第八屆基督教金書奬以下獎項:

  • 最佳新晉作者(非學術):《關於基督徒,我們說的其實是……》[7]
  • 最佳作品(非學術):《寫給你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8]
  • 最佳作者(非學術):《關於基 督徒,我們說的其實是……》[9]

著作[编辑]

  • 陳韋安、潘智剛、高銘謙:《踏上奉獻路》(香港:建道神學院,2014)。ISBN 9789889975012
  • 陳韋安:《關於基督徒,我們說的其實是……》(香港: 明風出版,2015)。ISBN 9789888165148
  • Chan, John. Gebet als christliches Sein, Leben und Tun: Die Bedeutung und Funktion des Gebets für die Theologie der »analogia fidei« Karl Barth. Leipzig: Evangelische Verlagsanstalt, 2016. ISBN 9783374042951
  • 陳韋安、洪麗芳:《寫給你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香港: 明風出版,2017)。ISBN 9789888165292
    • 書名取材自台灣樂隊五月天2008年歌曲《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 同類基督教書籍還有1995年出版的《信仰答客問》,但兩者關係卻像求助者與輔導員的關係,而非朋友。
  • 陳韋安:《逆風跑的九十九隻羊》。(香港:亮光文化,2017)。ISBN 9789888365821
  • 陳韋安:《神聖的淡然》。(香港:亮光文化,2019)。ISBN 9789888249275
  • 陳韋安:《那動人的時光:我在反送中運動的信仰記錄》。(香港:亮光文化,2020)。ISBN 9789888605828
    • 書名取材自麥浚龍、謝安琪2015年合唱曲《羅生門》歌詞︰「那動人時光,不用常回看」。

編纂與翻譯書籍[编辑]

  • 陳韋安編:《天國與人間》(香港:明風出版,2017)。ISBN 9789888165322
  • 陳韋安編:《盼望.抵抗.盼望》(香港:明風出版,2018)。ISBN 9789888165261
  • 陳韋安譯:《生動的上帝與生命的豐盈》(Der lebendige Gott und die Fülle des Lebens) 原著:莫爾特曼(莫特曼) (Jürgen Moltmann)(香港:道風書社,2022)。ISBN 9789888165643

學術文章[编辑]

  1. 〈香港教會生態轉形下的青年人: 一位青年傳道的觀點〉《事奉生命的建造 : 建道神學院110周年院慶神學教育諮詢會議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09。
  2. 〈政治講座與教會講壇之間:1911-1914年間巴特神學與政治的結聯〉《衝突與和諧──神學、聖經及實踐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14。
  3. 〈與敵人對話可能嗎?:從施米特到潘霍華〉《和平知識論 : 從理性的暴力走向對話的可能》。香港:印象文字,2015。
  4. 〈不快樂的靈性〉《靈性的光輝2:逆境中的光芒》。香港:靈根自植,2016。
  5. 〈翻轉神學課室:資訊科技世代下的神學教育素質〉《塑造新一代傳道人的神學教育 : 2016神學教育諮詢會議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6。
  6. 〈祈禱從來的傳統——滕近輝的禱告觀與華人教會屬靈傳統〉《建道學刊》vol.45 (2016),213-228。
  7. 〈願你國降臨——比較侯活士與巴特的終末政治倫理以作為香港抗爭神學的建構基礎〉《建道學刊》vol.46 (2016),135-153。
  8. 〈宗教改革被遺忘的一頁--閔采爾的研究概況、生平以及對當代教會的反省〉《建道學刊》vol.48 (2017),55-74。
  9. 〈巴特的呼召論與「成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建道學刊》vol.56 (2021),55-67。

外部連結[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