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毘曇心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lfredo ougaowen留言 | 贡献2013年6月24日 (一) 15:46 →‎現代考證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阿毘曇心論》,佛教論書,為尊者法勝所造,屬說一切有部。改編自《甘露味論》,擷取《大毘婆沙論》的精要,以頌偈體寫成,是論藏中最早使用頌偈體的著作。後世《雜阿毘曇心論》與《俱舍論》皆受其啟發。

概論

法勝,梵文名達磨尸梨帝,為吐火羅縛蠋國(今阿富汗巴尔赫)人。相傳他是佛滅後八百年的人,在《大毘婆沙論》造出之後的百年[1]嘉祥吉藏記載他與龍樹弟子提婆同時[2]

漢譯本

註釋書

阿毘曇心論的註釋書很多,最有名的是雜心論與俱舍論。

現代考證

《阿毘曇心論》與《大毘婆沙論》之間的關係,在現代佛教研究者間有所爭議。

木村泰賢認為《阿毘曇心論》作於《大毘婆沙論》之後,是《大毘婆沙論》的精華概要。山田龍城於《大乘佛教成立論序說》中主張,阿毘曇心論的年代早於《大毘婆沙論》。福原亮嚴《有部阿毗達磨論書的發達》則同意山田龍城的看法,認為阿毘曇心論早於大毘婆沙論。

印順法師認為,阿毘曇心論以《甘露味論》為藍本所做,時間晚於《大毘婆沙論》。

註釋

  1. ^ 嘉祥吉藏《三論玄義》:「六百年間,有五百羅漢,是旃延弟子,於北天竺共造毘婆沙。……七百餘年,有法勝羅漢,嫌婆沙太博,略撰要義,作二百五十偈,名阿毘曇心。」
  2. ^ 嘉祥吉藏《百論疏》:「次八百年時,有法勝等弘小,提婆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