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郑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Yinweichen-bot留言 | 贡献2014年3月9日 (日) 08:50 (機械人根據格式手冊移除多餘日期內鏈)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鄭獬(1022年—1072年),字毅夫,號雲谷,江西寧都梅江鎮西門人[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自小刻苦學習,勤奮上進,《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求學于湖南湘陰縣的笙竹書院,為國子監生,鄭獬宣稱自己“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章,止得第五”[2]。皇祐四年(1052年)中湖北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中進士一甲一名狀元[3],授陈州通判。治平二年(1065年)知荆南,神宗时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晚年生活凄苦。神宗熙宁五年卒,生前家貧,無以為葬,灵柩停于寺庙十余年。周守滕任安州知府时为之落葬。著有《郧溪集》。有子郑宣义

注釋

  1. ^ 《宋史·列传本传》作安陆
  2. ^ 《夢溪筆談》卷九
  3. ^ 王得臣《麈史》卷一载:“上曰:‘然!借如郑獬作状元,满庭称善。”;卷二载:“神文重于选士。皇祐五年廷试,既考定,前一日取首卷焚香祝之曰:‘愿得忠孝状元。’洎唱名,乃郑獬也。故郑谢启曰:‘何以副上心忠孝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