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基因毒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17年12月10日 (日) 16:59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1.6.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基因毒性(英語:Genotoxicity)是指會破壞細胞內遺傳物質完整性的性質。如六價鉻芳香胺都是具有基因毒性的化合物。游離輻射也具有基因毒性。[1]

基因毒性的物質由於會造成基因突變,幫助腫瘤的成長,常被視為潛在的突變原致癌物質。以芳香胺為例,因為具有親核性,可以和DNA產生的共價鍵,形成芳香胺及DNA的加合物,無法準確的複制基因,因此也認為是突變原之一。

若精子或卵子受到基因毒性物質影響,其基因發生變化,且基因的變化會傳遞到未接觸基因毒性物質的後代。

參考資料

  1. ^ 林意凡(翻譯). 游離輻射.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