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彭寿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18年2月27日 (二) 08:35 (补救0个来源,并将1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1.6.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彭寿莘(1872年—1947年),字子耕山东平度城里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生平

彭寿莘早年曾学习举业。后来,他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他任职于北洋军第三师。1916年,他任补充一旅旅长。1919年,他随吴佩孚湖南岳州衡阳,渐成直军重要将领。[1]

1920年7月直皖战争中,直军获胜,他升任第十四混成旅旅长。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担任暂一师师长,在直军战胜奉军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还作为直军全权代表之一,同奉军签订了停战协定。1922年9月他获将军府授“幹威将军”。1923年5月,他升任直军第十五师师长,率军驻扎于冀东,在山海关同奉军对峙,是曹锟吴佩孚十分倚重的将领。[1]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命他为第一路军总司令,和奉军主力战斗于山海关战场。然而当他在山海关外九门口一带和奉军激战时,直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冯玉祥等人发动了北京政变,令直军全线崩溃,曹锟被迫下野。彭寿莘自此退出了政界,寓居北京[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出山”邀请,后来于1940年卖掉了在北京的住宅,返回家乡。1945年9月八路军解放平度,此后他作为开明士绅应平度县民主政府聘请担任特邀参议员。[1]

1947年,彭寿莘病逝。[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