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盟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ommonsDelinker留言 | 贡献2018年3月2日 (五) 22:00 Bot:以The_War_in_Finland,_1940_HU55566.jpg代替Finn_ski_troops.jpg(CommonsDelinker的要求:Duplicate: Exact or scaled-down duplicate: [[:c::File:The War in Finland, 1940 H)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40年1月身處芬蘭北部的芬蘭滑雪部隊

戰時盟國是指國與國之間在對付共同敵人聯合發動戰爭時的合作關係,而當中並沒有正式軍事的合作條約。

相對於正式的軍事合作關係,戰時盟國通常指更廣泛而沒有明確定義的戰時夥伴關係。交戰時,戰時盟國之間會在物資上互相支持,並在交換情報和有限的作戰行動作出協調。此外,不同的戰時盟國其參戰目的可能會相差很大。

「戰時盟國」一詞強調盟國與盟國之間在文化、宗教、意識形態或以其他方面的差異,而「聯盟」則表示盟國之間相應的接近程度。歷史上的例子有二戰時期軸心國有合作關係的芬蘭維希法國伊拉克以及佛朗哥政權[1]

另見

參考資料

  1. ^ Mauno Jokipii, Hitlerin Saksa ja sen vapaaehtoisliikkeet, Suomalaisen Kirjallisuuden Seura, 2002, ISBN 951-746-335-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