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31年臺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alter Grassroot留言 | 贡献2018年12月12日 (三) 13:16 (清理消歧义, replaced: 李新李新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臺灣 | 20世纪臺灣 | 21世纪臺灣
年代 1900年代臺灣 |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 1930年代臺灣 | 1940年代臺灣 | 1950年代臺灣 | 1960年代臺灣
年份 1926年臺灣 | 1927年臺灣 | 1928年臺灣 | 1929年臺灣 | 1930年臺灣 | 1931年臺灣 | 1932年臺灣 | 1933年臺灣 | 1934年臺灣 | 1935年臺灣 | 1936年臺灣
纪年 辛未羊年)、日本昭和6年
1931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1931年臺灣發生了第二次霧社事件。

大事記

1月

  • 臺灣總督石塚英藏離任,由太田政弘接任第十四任臺灣總督[1]:3772
  • 臺共在鳳山成立改革同盟[1]:3772

2月

3月

4月

5月

  • 5月3日——臺灣召開全臺實業大會[1]:3828
  • 5月6日——第二次霧社事件倖存者被遷居到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3]:171

6月

  • 「臺灣文藝作家協會」成立[1]:3871
  • 6月24日——臺灣召開資源調查會議[1]:3867

7月

  • 7月9日——臺北印刷工人、基隆碼頭工人舉行大罷工[1]:3877

8月

10月

12月

  • 12月7日——臺灣再公布《禁止兌換金幣令》[1]:4009

出生

逝世

  • 8月5日:蔣渭水,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的創立者。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2. ^ 2.0 2.1 2.2 2.3 陳君愷. 《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 日創社文化. 2006年10月. ISBN 978-986-81251-7-9. 
  3. ^ 3.0 3.1 3.2 邱正略. 〈霧社事件對埔里街的影響〉. 《臺灣文獻》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2-03-31, 63 (1). 
  4.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四十三號〉,1931-07-21
  5. ^ 曾令毅. 〈殖民地臺灣在日本帝國航空圈的位置與意義:以民航發展為例(1936-1945)〉. 《臺灣文獻》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2-09-30, 63 (3). ISSN 1016-45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