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諸宮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西廂記諸宮調当前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9年3月1日 (五) 07:45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去除條目中之不可見字符與Unicode控制字符)。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西廂記諸宮調,又稱《董解元西廂記》、《董西廂》、《西廂彈詞》,金朝董解元著。是現存三個諸宮調作品的其中之一。

西廂記諸宮調共有193套組曲,5萬多字,將民間文藝,熔為一爐。並重新塑造了紅娘一角,從奴婢地位到主導整個劇情。明朝有黃嘉惠刻本。

重要性[编辑]

中國真正的戲劇,始於元代雜劇,在元雜劇之前,戲曲史上《西廂記諸宮調》的出現,有著戲劇形式初步形成的意義。而最重要的,在《西廂記諸宮調》的散文中,已帶有代言體的傾向。吳梅稱元劇的來歷,遠祖是宋代大曲,近祖是《董西廂》。[1]

翻譯[编辑]

《董西廂》英譯本由陳荔荔譯出,1976年於劍橋出版;荷蘭文譯本由Wilt L. Idema(伊維德)譯出,1984年於阿姆斯特丹出版。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