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安城 (北京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erthe留言 | 贡献2019年5月4日 (六) 05:50 →‎参考文献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永安城明朝为加强对皇陵的守备而修筑的一座昌平镇的前身。

历史

明朝以前,昌平县县城位于今昌平城南街道旧县村。明景泰元年(1450年)春,为加强对皇陵的守备,于正月辛巳(1月18日)在天寿山以南筑永安城。据《明实录·代宗实录》记载,其周长为十二里,接近正方形,驻长陵、献陵、景陵三卫官军。景泰二年十月己卯(1451年11月7日),永安城初具规模。三年后,昌平县治所、儒学、仓库由旧县迁往永安城。由此,永安城成为一座兼具军事、行政功能的城。后因陵卫增多,又在城南筑一城相连。崇祯九年,兵部侍郎张元佐将旧城南墙拆除,用其砖石修补东城门楼,两城遂合为一城,成为长方形。[1]昌平镇即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现状

永安城所有城墙均已不存,现昌平镇东、西、南、北四条环路即修建于原护城河(及其延长线)之上。初始时的方形城南城墙位于今政府街南侧。鼓楼“谯楼”位于现鼓楼东、西、南、北街交叉处,也于1971年被拆除。原城隍庙位于今政府街邮局内,为昌平区文保单位。[2]原文庙位于今昌平二中,其大成殿于1995年因学校扩建校舍而遭拆除,现仅存两棵柏树。原县衙即位于今昌平区政府,无遗存。[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