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司馬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42.189.76.220留言2019年5月19日 (日) 13:54 →‎top:​ 年長於【司馬珪(235生)】,則享年四十餘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太原烈王司馬瓌(3世紀—274年3月12日),字子泉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的第六子。

生平

曹魏時獲封長樂亭侯,後改封為貴壽鄉侯。曾任振威將軍、秘書監,封固始子晉武帝稱帝建立西晉後,封為太原王,食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泰始二年(266年)到封國。泰始四年(268年)入朝,賜袞冕之服,遷任東中郎將

泰始十年閏正月庚辰日(274年3月12日)逝世[1],司馬炎下詔:「瓌乃心忠篤,智器雅亮。歷位文武,有幹事之績。出臨封土,夷夏懷附,鎮守許都,思謀可紀。不幸早薨,朕甚悼之。今安厝在近,其追贈前將軍。」,太原烈王

後代

  • 司馬顒,司馬瓌死後繼嗣太原王,後徙封河間王,他是八王之亂的八王之一。
    • 司馬訟,司馬顒之子,出繼司馬缉,封真定縣侯。[2]
    • 司馬融,彭城穆王司馬權之孫,出嗣司馬顒,封樂城縣王。[3]

參考資料

晉朝藩王列表

  1. ^ 晉書·武帝紀》:〔泰始〕十年春正月……閏月……庚辰,太原王瑰薨。
  2. ^ 《晉書》:珪有美譽於世,而帝甚悼惜之。無子,詔以太原王輔子緝襲爵。緝立五年,咸寧四年薨,諡曰哀。無子,太康二年詔以太原王瑰世子顒子訟為緝後,封真定縣侯。
  3. ^ 《晉書·卷五十九·河間王顒傳》:詔以彭城元王植子融為顒嗣,改封樂成縣王。薨,無子。建興中,元帝又以彭城康王釋子欽為融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