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otaru Natsumi留言 | 贡献2019年6月27日 (四) 17:49 (取消2001:0:53AA:64C:E9:2C7C:D9A4:942A对话)的编辑;更改回丁子君的最后一个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劉希堯(?-1649年),蕲州人。明末農民軍領袖,別名治世王大顺建国后,封淮侯

崇禎十一年(1638年)與賀一龍賀錦等轉戰至英山、霍山,號“革左五營”。崇禎十四年(1641年)與張獻忠聯合,又附李自成,封「制將軍」。崇祯十六年三月,李自成杀罗汝才贺一龙。随后,刘希尧任左营副制将军,出颖州,防左良玉军。

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国后,刘希尧被封为淮侯。三月,刘希尧随刘芳亮一道,领军迂回向北京进军。四月,因避讳李自成先祖,刘希尧改名刘国昌。永昌二年,刘希尧随李自成前往湖广,在一带筹集粮草。李自成死後繼續抵抗清軍,大顺军与南明联合抗清,南明授刘希尧总兵衔。明永曆三年、清順治五年(1649年)與劉芳亮戰死於郴州(今湖南郴縣)。[1]

注釋

  1. ^ 王夫之《永历实录》:“刘希尧、刘芳亮与(李)赤心不协,率其军自梧州而北,转掠贺县、广宁、四会至宜章,所至剽杀,粤、楚间人尤苦之,呼为白毛毡贼,通粤将杨大甫,欲叛降囗(文字脫落,可能是清或虏)。朝廷执大甫诛之,希尧、芳亮恇慑失据,而彭嵩年向文明屯郴南,阻其北降路,日渐溃散。清兵遂至,不及纳款,遂皆败死”。蒙正發记:“制抚堵胤锡同忠贞营由茶陵、攸县、安仁、永兴以至江华、永明一带山悬僻谷中,直达广东之星子、连州,所过杀掳,白骨满山野,民呼为白毛毡。”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