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寮保安宮

坐标23°03′49″N 120°12′58″E / 23.063642°N 120.216080°E / 23.063642; 120.21608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迴廊彼端留言 | 贡献2019年10月11日 (五) 15:34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1875年台灣建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洲寮保安宮
基本信息
位置臺灣臺南市安南區
坐标23°03′49″N 120°12′58″E / 23.063642°N 120.216080°E / 23.063642; 120.216080
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
建立时间清光緒元年(1875年)
地圖
地图

中洲寮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是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也是中洲寮的信仰中心[1]。該廟據說分香自學甲慈濟宮[2][3]

沿革

清光緒元年(1875年),中洲寮林姓先民將家中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落公」,於今址東北角搭建草寮讓當地居民共同奉祀[1]。到了日大正十二年(1923年),當地居民林茂、林清盤、邱和尚倡議建廟[1]。之後在林鳳流捐贈部分廟地,林魚家族捐贈部分廟埕的情況下,廟宇建成,稱為「中洲寮公厝」[1]。公厝內除了供奉保生大帝(大道公)外,還有供奉中壇元帥、黑虎將軍[1]。皇民化運動時期,公厝一度被改為民眾集會所[2]

二次大戰後於民國59年(1970年)改建,並改稱「保安宮」[1][3]。民國96年(2007年)再次重修[3]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周茂欽. 《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133、134. ISBN 978-986-03-9418-4. 
  2. ^ 2.0 2.1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9-02: 480. ISBN 957-02-3370-2. 
  3. ^ 3.0 3.1 3.2 陳桂蘭. 《戀慕臺19:從鹽水到六甲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235-245. ISBN 978-986-04-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