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善師 (武術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8.167.32.167留言2020年4月6日 (一) 04:09 →‎身後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阿善師(1780年—1867年),本名劉明善福建詔安人,於道光年間來西螺七嵌教授武術,後事蹟拍成電視劇《西螺七劍》而轟動一時,在今雲林縣西螺鎮建廟祭祀。

生平

西螺振興宮阿善師神像

本名劉明善的阿善師生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初三,少年時期曾在南少林習武[1]。道光八年(1828年),隻身來台,初居於打貓[2]

阿善師與打貓的劉姓居民有淵源,而當地的劉姓與西螺的張廖姓有姻親關係[1]。道光十一年(1831年),阿善師在同鄉的要求下,遷於西螺廣興庄,開設振興社武術館[2]。當時西螺一帶的居民大多來自詔安,因移民良莠不齊,所以盜賊佔山為王,打家劫舍的事也不斷發生[1]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間,阿善師將館師資格讓與廖富繼承,並依教規賜號「自善」,立為振興社「執爐」,繼續教授門徒,但廖富於兩年後去世。阿善師只得復出,繼續掌理社務。同治元年(1862年),因年邁體衰,雙目又失明,才立廖盾為館師,賜號「良善」,繼續為振興社執爐。[2]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初二,阿善師去世[1]

身後

阿善師之墓

因無子女,七嵌弟子將他葬於廣興庄墓園中。日本政府施行廢墓造田,阿善師墓遷於公墓地內,後來因地勢低窪、拓寬農路等因素而撿骨重埋。[2]

阿善師原先使用的武術用具於日本統治期間流失[3]

1972年,華視播出仿照梁羽生小說《七劍下天山》制作的午間連續劇《西螺七劍》,將西螺七嵌改成七位俠客,由劉林扮演的阿善師調解逐漸化解恩怨,最後更團結在一起抵抗日軍[4]。《西螺七劍》播出後,因旅客紛紛前來拜訪阿善師墓,地方倡議重建墓身,由廖遠足、雲林縣長廖泉裕父親廖東義等人撿骨,並拍攝阿善師遺骨照片[1]。該年7月10日,墓園舉行落成典禮,華視副總經理蕭政之、華視連續劇製作人李嘉等專程南下參加典禮[5]。西螺鎮公所在墓前撥地建立西螺振興宮[2],內供一尊全台唯一的阿善師神像[6],還奉祀池府王爺與三太子[7]

《西螺七劍》熱潮時,當年常有遊覽車前往振興宮祭拜;後觀光客銳減,振興宮多年未再整修,放置兵器的小屋變成雜物間[7]

西螺振興宮

參考

  1. ^ 1.0 1.1 1.2 1.3 1.4 王融見. 阿善師長眠墓 耆老見證撿骨. 《中國時報》. 2005-08-17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李漢昌. 採風擷俗 西螺七嵌與阿善師的故事. 《聯合報》. 1980-12-10 (中文(臺灣)). 
  3. ^ 王傳明. 西螺廣興里 保存阿善師武術用具. 《聯合報》. 2001-04-06 (中文(臺灣)). 
  4. ^ 張景為. 《時代.人》重溫台語劇黃金年代 憶高鳴 想嘉慶君 念西螺七崁. 《中國時報》. 2017-02-09 [2019-11-20] (中文(臺灣)). 
  5. ^ 螢幕前後 上官家‧雙珠爭輝 阿善師‧墓園重光. 《聯合報》. 1972-07-11 (中文(臺灣)). 
  6. ^ 林貞平. 阿善師神像 全台唯一. 《聯合報》. 聯合報 (中文(臺灣)). 
  7. ^ 7.0 7.1 周麗蘭、王志宏、陳育賢、高有智. 《民國99台灣久久》拜拜一百年 崇拜的心意 凡人成神 凸顯英雄崇拜文化. 《中國時報》. 2010-08-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