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幡買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迴廊彼端留言 | 贡献2020年7月19日 (日) 12:10 Cat-a-lot:從分類移除:Category:儀式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擔幡買水儒家文化圈傳統喪事時的儀式,有清潔死者的功能,由死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

擔幡則指由死者的長子嫡孫提著引魂幡,代表引領亡靈升天。或謂出殯當日孝子手執木棍,棍端綁有白色布條隨風飛揚,謂之幡,告知喪事之用。

買水買天水,是指大殮之日,孝子執缽沿街痛哭,行至河處即拿一文錢扔入河中,然後用缽裝水,回家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

臺灣喪葬稱為乞水,孝子等人攜帶碗一個、線香紙錢(刈金、金白錢等)、兩枚銅錢等,沿途拋灑金白錢(路費),走到河邊,首先點燃線香(插在河邊)、焚燒刈金向水神禱告,「因喪事要乞討一些水回家,清潔遺體」,之後取銅錢擲杯請示神諭,如獲得同意,即將兩枚銅錢擲入水中,用碗裝水回家。如不同意,則跪下叩首,再擲杯請示,直到獲得神諭許可為止。  

以前的人過世,並非在殯儀館治喪,先人遺體是放在家中,辦理後事。古時非如今日,可從自来水管當中取用水,以前是要到最近家的河流取水回家,世家望族則是延請比丘道士念經,擲買路錢,從河流裏請水返家用,這些河水返家替先人沐浴。   

發展至今已經簡化,今日往往在殯儀館內門前大窗下用水桶盛水,到時預備一個1元硬幣,將該硬幣放入水桶內,或者放在水管邊,然後盛水回用,1元硬幣便不再取回。

廣東人認為,所有白事並不可以送贈的,定要喪家的真金白銀買回來,沒有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