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馬利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Ohtashinichiro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1日 (五) 08:36 (// Edit via Wikiplus)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Yakov Malik

雅科夫·亞歷山德羅維奇·馬利克(俄語:Яко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алик,英語:Yakov MalikJacob Malik,1906年12月6日—1980年2月11日)是蘇聯政治家與外交官[1]。馬利克1948年至1952年,以及1967年至1976年擔任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英语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Russia to the United Nations[2]

生平

馬利克1906年12月6日生於俄羅斯帝國烏克蘭哈尔科夫省奥斯特罗韦尔希夫卡村。[1]

1937-1939年 - 任職於莫斯科的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

1939-1942年 - 擔任蘇聯駐日本全權代表團(1941年成為大使館)參贊

1942-1945年 - 擔任蘇聯駐日本大使

1945-1946年 - 擔任對日理事會日语対日理事会政治顧問

1946-1953年 - 擔任蘇聯外交部副部長

1948-1952年 - 擔任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和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代表。這段時期他在聯合國安理會行使過52次否決權。[3]期间,1951年5月31日与6月5日,馬利克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顾问乔治·凯南会面,双方表示对朝鲜战争的停战意愿。[4][5][6]

1953-1960年 - 擔任蘇聯駐英國大使

1960-1980年 - 擔任蘇聯外交部副部長

1967年-1976年 - 兼任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和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代表[2]

逸聞

1950年9月,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黼安理會上指責馬利克以充分的精力試圖顛倒黑白。馬利克的反擊使旁觀者笑了:「蔣廷黼黑白的用詞侮辱了美國一千四百萬黑人。白人的良心與靈魂也可能是黑的。」[7][8]

參考文獻

  1. ^ 1.0 1.1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s Cold War Files. 冷戰國際史項目.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2. ^ 2.0 2.1 Yakov Malik (1906-1980). 聯合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3. ^ United Nations: Exit the Bad Malik. 時代雜誌. 1952-09-08 [2014-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英文)
  4. ^ Wada Haruki. The Korean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3-11-21: 179. ISBN 978-1-4422-2330-1. 
  5. ^ Bruce Elleman; Stephen Kotkin. Manchurian Railways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Routledge. 2015-01-28: 186. ISBN 978-1-317-46547-8. 
  6. ^ Zhihua Shen. Mao, Stalin and the Korean War: Trilateral Communist Relations in the 1950s. Routledge. 2012: 200. ISBN 978-0-415-51645-7. 
  7. ^ United Nations: Borderline Cases. 時代雜誌. 1950-09-25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英文)
  8. ^ S/PV.501 - C - S/PV.501. undocs.org. [2020-07-0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