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條議制澳十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1日 (五) 12:35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條議制澳十則》(或稱《制澳十則》),是指明朝澳門的外國人而制定的法律,於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頒布。

沿革

蔡善繼上任香山縣知縣後,因見澳門居住的葡萄牙人的不法行為,故利用法令嚴厲整治。蔡善繼擬定《制澳十則》管治在澳門居住的葡萄牙人,後受到兩廣總督張鳴崗的採納。

內容

《制澳十則》的內容共十條,規限葡萄牙人不得在澳門置物業、蓋房屋等活動,使葡萄牙人無機可乘。

影響

在頒布《制澳十則》後,蔡善繼行使法權對“夷目”[需要解释]施以笞刑,葡萄牙人亦不敢反抗。及後的清政府,繼續沿用明朝制定之法令管治澳門,并于乾隆年间制定了《澳夷善後事宜條議》等新法令以进一步加强对澳门的管制。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