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攀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4日 (一) 08:53 (补救10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王攀元
出生(1909-12-16)1909年12月16日
 清朝江蘇省淮安府安東縣
逝世2017年12月22日(2017歲—12—22)(108歲)
臺灣宜蘭縣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职业老師、畫家
家乡1952年定居宜蘭

王攀元(英語:Wang Pan-yuan[1];1909年[2][3]12月16日—2017年12月22日),臺灣畫家。生於江蘇省北部的徐家洪望族,排行老二,因父母早逝,求學過程艱辛,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王攀元三歲時父親英年早逝,十三歲母親也不幸辭世。小學畢業後考上江蘇省立懷安中學,家族卻對他求學之事不太熱衷,休學一年後,經同情他的親友協助,終於再度正式入學。

1933年王攀元中學畢業後,考上復旦大學法律系,但因志趣不合,第二年又重新考進上海美專。本來,王攀元計劃畢業後留法,根據李立亨訪談的文章指出,王攀元就讀上海美專的時候,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是校董,時任校長的劉海粟校風頗為開放,所以王攀元在美專就學期間,就已將國畫的意境融入西畫裡。

他美專時期的老師,對王攀元有深遠影響的,首先是留法的張弦為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陳人浩也教他水彩,同時,他還隨諸聞韻和潘天壽學國畫。週末也繼續到研究所聽取潘玉良和王濟遠的美學課程。

事實上,在他的學院初期,「中體西學」的啟蒙甚早,諸如劉海粟潘天壽潘玉良等人,都是西風東進的一時之選。

直到1949年,在當時戰亂的時局之下,王攀元法國沒去成索性就隨國民政府來到臺灣

1952年應羅東中學聘爲教師之後,才開始了他豐富與精彩的「藝」生。長期駐居蘭陽平原期間,大時代的動盪與環境交迭,促使他經年累月將獨立不凡,且熱愛生命的性情投注於繪畫。也因為自我內在修持的慣性,導致他長期與孤獨對話,特別是他的作品,因為蘭陽、因為太陽、因為太平洋,交互輝映出一種「永不日落」的紅透半邊天的藝象,一本可閱讀的作品,一如他與大自然交換詩情的篇章, 在在都成就了他個人特有的「畫布的詩人」風格。

生平

三歲時父親英年早逝,七歲上私塾受教,母親告誡要勤奮向學,對他影響深遠。母親在十三歲時不幸辭世、關係較好的親戚一個個遠嫁,深刻感受人情冷暖,在紛亂的大家族裡逐漸養成隱忍的個性。小學畢業考上江蘇省立淮安中學,家族卻對他求學之事未積極資助,休學一年後經同情親友的協助,終於正式入學。某次開學逾一周,家裡始終毫無動靜,最後由燒飯的傭人朱媽發動佃農協助才暫時緩解問題。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考上復旦大學法律系,因志趣不合又重考進上海美專西畫科。王攀元就讀上海美專的時候,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是校董,時任校長的劉海粟校風頗為開放,所以王攀元在美專就學期間,就已將國畫的意境融入西畫裡。

他美專時期的老師,對王攀元有深遠影響的,首先是留法的張弦為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陳人浩也教他水彩,同時,他還隨諸聞韻和潘天壽學國畫。週末也繼續到研究所聽取潘玉良王濟遠的美學課程。 事實上,在他的學院初期,「中體西學」的啟蒙甚早,諸如劉海粟潘天壽潘玉良等人,都是西風東進的一時之選。

1949年來台,人地生疏,生活艱困,幾經波折,終於1952年應羅東中學之聘,擔任美術老師,從此定居宜蘭

長期駐居蘭陽平原期間,大時代的動盪與環境交迭,促使他經年累月將獨立不凡且熱愛生命的性情投注於繪畫。也因為自我內在修持的慣性,導致他長期與孤獨對話,特別是他的作品,因為蘭陽、因為太陽、因為太平洋,交互輝映出一種「永不日落」的紅透半邊天的藝象,一本可閱讀的作品,一如他與大自然交換詩情的篇章,在在都成就了他個人特有的「畫布的詩人」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3月,蘇富比公司首次在臺北市舉行拍賣會,當時王攀元的油畫「風景」以一百萬元;水彩「拜石圖」也以六十萬元成交,成為次日報紙藝文版面的頭條,且被譽為是「八大明星畫家之一」。同在1992這一年,臺北誠品畫廊個展時出版畫冊。

1993年臺灣省立美術館個展、1994年臺北形而上畫廊「孤獨原來不寂寞」個展並出版《老天爺的劇本》、1996年臺北形而上畫廊「不只是孤獨」個展並二版《老天爺的劇本》、1997年國際藝術博覽會特展(形而上畫廊)、2001年再度獲邀於歷史博物館舉辦「攀圓追日:王攀元九十自選展」並再出版《攀圓追日:王攀元自選集》;2001臺北形而上畫廊舉辦「九個太陽:王攀元精選展」並改版《攀圓追日:老天爺的劇本》。

2003年,王攀元更榮獲國家文藝獎的肯定。

2017年12月22日百餘歲高齡逝世,生前預定於2018年5月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畫展,也已經順利展出完美落幕。[4]

以孤寂寫心,以境言志,是傳統文人文化,王攀元將個人坎坷經歷,以象徵手法入畫,作品用色大塊,結構簡約,畫中人物極度壓縮。[5]

展出經歷

  • 1959年,在宜蘭羅東農會開第一次畫展,賣出所有展出的三十幅水墨及水彩。[6]
  • 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在台北的畫友李德協助下,在亞洲國際畫廊舉辦首次個人畫展。[6]
  • 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在老友李德的勸說下,再次在台北春之藝廊展出畫作。
  • 1983年,獲得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受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名人畫廊舉辦水彩畫展。[6]
  • 1985年,參加韓國第一屆亞洲國際美展,之後持續參加十六屆。[6]
  • 1986年(民國七十五年),首次水墨畫展於雄獅畫廊。
  • 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在台北皇冠藝文中心舉辦個展,應邀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展。[6]
  • 1988年,應邀參加全國美展、亞洲國際美展、國家畫廊當代藝術展聯展。[6]
  • 1989年,參加全國美展,以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主辦之「當代藝術發展展」。[6]
  • 1990年,台北「亞洲藝術中心」個展。[6]
  • 1991年,台灣省立美術館二度典藏作品。[6]
  • 1992年,台北「誠品畫廊」個展、台中省立美術館個展。[6]
  • 1992年3月(民國八十一年三月),蘇富比公司首次在台北市舉行繪畫拍賣會,油畫「風景」以一百萬元、水彩「拜石圖」六十萬元成交,次日報上譽為「八大明星畫家之一」。
  • 1994年,台北「形而上畫廊」舉辦「孤獨原來不寂寞」個展。[6]
  • 1995年,在台北「形而上畫廊」舉辦「不只是孤獨」個展。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油畫與水彩作品。[6]
  • 1997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特展。[6]
  • 2001年5月-6月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王攀元老師九十自選展。[7]
  • 2018年5月4日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展出王攀元老師近150畫作。作品來源包括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台北市立美術館館藏,私人收藏家及其家屬收藏;畫作媒材分為油彩、水彩與水墨三大類;依主題則分為山、水、船、孤獨人影、人群、包括黃山、北大荒與東北雪景、中國山水回憶與蘭陽雨、太平山蘇澳港龜山島台灣景物之美;首度亮相的70幅水墨畫作包括中國傳統宋朝元朝山水畫與若八大山人筆下的孤獨鳥;開幕展上有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中華民國文化部鄭麗君、資深藝術家謝里法、資深藝術家廖修平與編舞家姚淑芬。[8][9][10][11][12]
  • 2019年10月19日亞洲藝術中心主辦「風林火山——源自東方的抽象」群展,與陳庭詩楊英風、劉生容、李元佳、朱為白、李芳枝、馮鍾睿莊喆、李錫奇、韓湘寧共同在北京798藝術區展出。

出版作品

  • 1994年出版回憶錄《老天爺的劇本──王攀元的故事》。[6]
  • 1998年出版大型畫冊,持續創作多幅一百號作品。[6]
  • 2001年出版《攀圓追日──王攀元自選集》。[6]

得獎

  • 1983年首次美術獎項金爵獎[12][6]
  • 文馨獎[13]
  • 噶瑪蘭獎[13]
  • 2001年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獎人。得獎理由:王攀元(英語:Wang Pan-yuan)先生為一位內省的藝術家,一生堅苦卓絕,始終執著於繪畫創作。自一九四九年來台,在艱困的環境下,持續創作五十餘年,在當今眾聲喧嘩的時代,始終自我觀照,以細膩深邃的情感詮釋簡潔的主題,在台灣特定的時空下,呈現出獨特精煉的風格。得獎感言:想起過去的種種,彷彿像是黃梁一夢。得獎這件事也像是黃梁一夢。我始終覺得人的一生就是應該追求真理,為了真理,不需要有任何動搖,要肯定自己,不要作虛偽的事情。感謝大家給我這個獎。[1][6]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 1.0 1.1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國家文藝獎 / 第五屆.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中文(臺灣)). 
  2. ^ 國寶畫家王攀元辭世 嵩壽109歲
  3. ^ 110歲國寶畫家王攀元辭世 黃春明送別老師
  4. ^ 戴永華. 享壽106歲!國內最年長國寶級畫家王攀元走了. 聯合報. 2017-12-22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 (中文(臺灣)). 
  5. ^ 藍祖蔚. 這顆紅日何日再現? 史博館最後一瞥王攀元. 自由時報. 2018-07-01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中文(臺灣)).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藝術家介紹 王攀元 / Wang Pan-yuan 記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中文(臺灣)). 
  7. ^ 蔡文婷. 可憐身是畫中人 ──畫壇隱士王攀元. 台灣光華雜誌. 2001.06.01 (中文(臺灣)、日语及英语). 
  8. ^ 陳意華. 千呼萬喚始出來.王攀元 過盡千帆的繪畫藝術. 典藏藝術網. 2018-05-04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中文(臺灣)). 
  9. ^ 汪宜儒. 史博館閉館前最後大展 過盡千帆王攀元. 中央通訊社. 2018-05-04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10. ^ 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 開幕典禮暨記者會. 文化部. 2018-05-04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11. ^ 李怡芸. 王攀元回顧展 日久他鄉是故鄉. 中時電子報. 2018-05-10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12. ^ 12.0 12.1 何定照. 孤獨傳奇 錯過難再 王攀元最後畫展明截止. 聯合報. 2018-06-30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13. ^ 13.0 13.1 陳香蘭. 國寶畫家王攀元辭世 鄭麗君:王攀元老師的藝術生命是永恆. 新頭殼. 2017-12-22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