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翁澤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7日 (四) 02:02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翁澤生
性别
出生 日治臺灣臺北廳大稻埕區
国籍 大日本帝国
职业政治人物
活跃时期20世纪
政党台灣共產黨
汉语名称
繁体字 翁澤生
简化字 翁泽生
汉语拼音 Wēng Zéshēng
白話字 Ang Te̍k-seng

翁澤生(1903年-1939年),明治36年(1903年)生於臺北廳大稻埕區,1928年與謝雪紅在上海成立台灣共產黨

生平

翁澤生於太平公學校畢業之後,被父親翁瑟士送往廈門就讀集美中學,返台時常與文化協會接觸。1923年7月於太平公學校創校25周年紀念會上,以校友身分演講,主張「臺灣人是漢民族」、「臺灣人要講漢語」,會場騷動,被稱為「太平公學校事件」,後又於「打破陋習演講會」,與日本警察衝突,被拘禁兩個月。[1]之後赴中國就讀廈門大學、私立上海大學社會學系,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4月15日與謝雪紅在上海成立台灣共產黨(全名「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1930年底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巡視員身分到廣東指導工作[2],1932年3月4日在上海被捕,同年5月17日由上海警察引渡給日警,於1933年3月押回臺灣,被判13年徒刑,於臺北監獄監禁。1939年3月1日因病假釋出獄,同年3月19日病逝,享年僅37歲。[3]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書目

  • 陳翠蓮《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一 自治的夢想》衛城出版
  • 林江〈懷念父親翁澤生〉,《不能遺忘的名單-臺灣抗日英雄榜》頁89,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2月。(本文原載北京《臺聲》月刊1985年1期,原標題《回憶父親翁澤生烈士》)

引用

  1. ^ 陳翠蓮《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一 自治的夢想》衛城出版. 
  2. ^ 許雪姬《翁澤生》臺灣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3.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翁澤生》.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