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致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7日 (四) 10:10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致仕是指東亞古代官員退休。中文中,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个相同意义的名词。与现代退休制度最大的不同,古代政府通常不会为所有退休官员提供年金形式的养老金[1]

中国

中國古代官員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可提前。对于官员是否强制退休、退休年龄,历代政府规定不尽相同。《北史·韦孝宽传》:韦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北宋陈执中出任陈州郡守,认为录事参军蔡黄裳年紀大,要他自请退休;蔡黄裳本來不肯,但不敵陈执中威胁,只得被迫致仕,晚年流寓陈州[2]明朝初期,朱元璋时,文武官员可在六十岁时退休。此后,部分世袭武官,可在五十岁退休。明孝宗时规定,官员可在四十岁时提出退休[1]

致仕待遇

官員致仕退休後,可依在職時薪俸領取退休年金,一般而言分以下三種狀況:

  1. 領半俸-正常情況無過失年老致仕,一般而言都領半俸。
  2. 領全俸-年老致仕,而皇帝又認為該官員有功,可以特別恩旨領取全俸,並且安排使用朝廷驛站返鄉。在古時自費長途返鄉通常是極為耗財費力,常有客死途中之事,故准許使用驛站安全快速返鄉亦為皇帝一種恩賜。
  3. 無俸-犯錯被皇帝下旨或「部議」勒令強迫革職,只是稍顧慮該官員面子稱致仕,就沒有任何退休年金。

參考文獻

  1. ^ 1.0 1.1 作者:倪方六,责任编辑:方敏.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安阳网,来源:安阳日报. 2014-07-29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简体中文). 
  2. ^ 挥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