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炎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8日 (五) 10:33 (机器人: Cat:字数已超过3000字节的小作品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蔡炎培(1935年),香港詩人,他出生於廣州,直到戰前才移民到香港定居。1954年,他開始了創作之路,並曾於不同文學雜誌發表文學作品,其中包括《人人文學》、《詩朵》、《香港時報》、《文藝新潮》等刊物都刊登過他的作品,他也曾主編《中國學生週報.詩之頁》,又於《星島日報》撰寫專欄「碎影集」。1965年,他畢業於臺灣中興大學農學院,1966-1969年,他任職《明報》副刊編輯,曾做過多屆青年文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組評判,2003年,他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1][2]蔡炎培亦喜歡遊走於廣東話和普通話之間來進行詩歌的演繹,特別有韻味,同時充滿著他個人的特色,當中的例子和有關他的生平、在香港培正中學就讀時的求學經歷,可以留意香港電台錄製的華人作家特輯。[3][4]

参考来源

  1. ^ 星期日文學.寧願選擇夢中不識路的靈魂:蔡炎培. [2017-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 ^ 第八屆香港文學節. [2018-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3). 
  3. ^ 梁健邦. 華人作家 III 《最後的情詩》- 蔡炎培. 香港電台. 2018年12月16日 [2019年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28日). 
  4. ^ 伍麗微. 【專訪】嘆友人離逝 感激生命中八位要人 詩人蔡炎培:有詩真好. 香港01. 2019-1-5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