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8日 (五) 22:16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各地GDP年均增长率
(1979-2008)
地区 GDP
(1978)
GDP
(2008)
年均
增幅
全国 3,645.22 314,045.43 9.92
东部10省份 1,514.39 180,416.57 11.11
中部6省份 749.86 64,040.53 9.89
西部12省份 721.55 60,447.77 9.82
东北3省份 485.99 28,409.05 8.51
华北5省份 520.58 49,657.58 10.29
华东7省份 1,138.55 124,093.53 10.78
中南6省份 739.01 86,223.19 11.04
西南5省份 374.25 28,043.42 9.41
西北5省 213.41 16,887.15 9.61
泛珠9省份 878.74 96,524.74 10.81
北京 108.84 11,115.00 10.54
天津 82.65 6,719.01 9.71
河北 183.06 16,011.97 9.97
山西 87.99 7,315.40 9.79
内蒙 58.04 8,496.20 11.88
辽宁 229.20 13,668.58 8.58
吉林 81.98 6,426.10 9.57
黑龙江 174.81 8,314.37 7.76
上海 272.81 14,069.86 8.06
江苏 249.24 30,981.98 11.27
浙江 123.72 21,462.69 12.51
安徽 113.96 8,851.66 9.54
福建 66.37 10,823.01 12.28
江西 87.00 6,971.05 9.65
山东 225.45 30,933.28 11.64
河南 162.92 18,018.53 10.84
湖北 151.00 11,328.89 9.41
湖南 146.99 11,555.00 9.58
广东 185.85 36,796.71 13.01
广西 75.85 7,021.00 10.18
海南 16.40 1,503.06 10.15
重庆 67.32 5,793.66 9.92
四川 184.61 12,601.23 9.07
贵州 46.62 3,561.56 9.48
云南 69.05 5,692.12 9.76
西藏 6.65 394.85 8.56
陕西 81.07 7,314.58 10.09
甘肃 64.73 3,166.82 7.87
青海 15.54 1,018.62 8.92
宁夏 13.00 1,203.92 10.18
新疆 39.07 4,183.21 10.72


历年GDP指标

1978年~2012年西藏自治区历年GDP主要指标 (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元;比重、增长率/%)[1]
各年份(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基于IMF-WEO(2013年4月16日更新数据) Archive-It存檔,存档日期2006年2月14日,数据推算
年份 GDP总量(百万元) 人均GDP
本币 名义增长率
(基于本币)
美元 名义增长率
(基于美元)
购买力
平价
名义增长率
(购买力平价)
实际
增长率
占全国
比重
位次 本币 名义增长率
(基于本币)
美元 购买力
平价
实际
增长率
占全国
人均比重
位次
p2012 70,103 15.7 11,105 18.4 16,746 15.7 12.0 0.13 31 22,936 14.2 3,633 5,479 60 28
r2011 60,583 19.4 9,380 25.1 14,478 13.1 12.7 0.13 31 20,077 17.9 3,108 4,798 11.3 57 28
r2010 50,746 15.0 7,496 16.0 12,801 9.3 12.3 0.13 31 17,027 13.5 2,515 4,295 11.2 57 28
r2009 44,136 11.8 6,461 13.6 11,716 13.4 12.4 0.13 31 15,008 10.5 2,197 3,984 11.2 59 28
2008 39,485 15.6 5,685 26.6 10,328 9.7 10.1 0.13 31 13,588 14.2 1,956 3,554 9.0 57 28
2007 34,143 17.4 4,490 23.1 9,415 12.3 14.0 0.13 31 11,898 15.7 1,565 3,281 12.5 59 28
2006 29,076 16.9 3,647 20.1 8,387 16.2 13.3 0.13 31 10,285 15.1 1,290 2,967 11.8 62 26
2005 24,880 12.9 3,037 14.1 7,217 11.5 12.1 0.13 31 8,939 10.3 1,091 2,593 10.7 63 26
2004 22,034 19.0 2,662 19.0 6,474 14.3 12.1 0.14 31 8,103 17.6 979 2,381 10.8 66 24
2003 18,509 14.2 2,236 14.2 5,666 13.7 12.0 0.14 31 6,893 12.7 833 2,110 10.5 65 24
2002 16,204 16.4 1,958 16.4 4,984 17.6 12.9 0.13 31 6,117 14.9 739 1,881 11.4 65 24
2001 13,916 18.1 1,681 18.2 4,237 18.4 12.7 0.13 31 5,324 16.4 643 1,621 11.1 62 25
2000 11,780 11.2 1,423 11.2 3,580 11.3 10.4 0.12 31 4,572 9.4 552 1,389 8.6 58 29
1999 10,598 15.8 1,280 15.8 3,216 19.0 12.3 0.12 31 4,180 14.0 505 1,269 10.5 58 29
1998 9,150 18.5 1,105 18.6 2,702 20.9 12.1 0.11 31 3,666 16.6 443 1,082 10.3 54 29
1997 7,724 18.9 932 19.2 2,235 19.2 11.8 0.10 31 3,144 17.0 379 910 10.0 49 30
1996 6,498 15.8 782 16.3 1,876 10.9 13.2 0.09 30 2,688 14.0 323 776 11.5 46 29
1995 5,611 22.0 672 25.9 1,692 9.5 17.9 0.09 30 2,358 20.1 282 711 16.0 47 28
1994 4,599 22.9 534 -17.8 1,544 4.0 15.7 0.10 30 1,964 20.9 228 660 13.8 49 28
1993 3,742 12.4 649 7.6 1,485 -0.2 15.5 0.11 30 1,624 10.6 282 644 13.7 54 28
1992 3,329 9.0 604 5.3 1,488 3.2 7.1 0.12 30 1,468 8.1 266 656 6.1 64 26
1991 3,053 10.2 574 -1.0 1,442 6.8 0.4 0.14 30 1,358 6.4 255 642 -1.6 72 22
1990 2,770 26.7 579 -0.3 1,351 24.4 8.9 0.15 30 1,276 25.0 267 622 7.8 78 20
1989 2,186 8.0 581 6.7 1,086 3.2 8.4 0.13 30 1,021 5.9 271 507 6.3 67 23
1988 2,025 14.3 544 14.3 1,052 5.5 4.2 0.13 30 964 11.7 259 501 1.8 71 23
1987 1,771 4.6 476 -3.0 997 2.4 0.1 0.15 29 863 2.5 232 486 -2.0 78 19
1986 1,693 -4.7 490 -18.9 974 -7.0 -9.2 0.16 29 842 -5.8 244 484 -10.6 87 16
1985 1,776 29.8 605 2.9 1,047 21.4 15.4 0.20 29 894 27.4 304 527 9.8 104 9
1984 1,368 32.9 588 12.9 862 31.5 25.3 0.19 29 702 30.5 302 443 22.9 101 12
1983 1,029 0.8 521 -3.5 656 3.7 -5.2 0.17 29 538 -1.1 272 343 -7.0 92 15
1982 1,021 -1.8 539 -11.6 633 4.4 0.3 0.19 29 544 -2.9 287 337 -0.7 103 10
1981 1,040 20.0 610 5.4 606 28.3 20.5 0.21 29 560 18.9 328 326 19.5 114 7
1980 867 18.8 579 23.3 472 22.4 0.19 29 471 16.6 314 257 20.2 102 10
1979 730 9.8 469 18.9 7.8 0.18 29 404 7.7 260 5.6 96 13
1978 665 395 7.2 0.18 29 375 223 5.1 98 9

备注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则为年度GDP总量与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为上年末与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于中国内地长期实行户籍管理,户籍人口资料齐全,以前人均GDP核算采用户籍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用户籍人口核算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实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许两年的过渡期。有关中国内地人均GDP指标,非特别证明,则指按常住人口计算[2]
  • ^中国GDP”数据类型: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国GDP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分年度“预计数”(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数”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实数”(年份前家“r”)、年度“最终核实数”(年份前家“r”)与“修正数据”五个类型,季度初步核算数、季度初步核实数、季度最终核实数。其中“预计数”属于估算数;“初步核算数”则于次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发布;“初步核实数”则于次年出版的《统计年鉴》中发布;“最终核实数”则于隔年出版的《统计年鉴》中发布;“修正数据”则按照经济普查的结果修正,其中经全国经济普查之后修订数据,修订之后不再有变化。
  • ^ 中国官方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
  • ^ 地区生产总值(GDP或GRP)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见诸于统计年鉴、经济年鉴。关于“地区生产总值”中文名称:国家统计局规定,自2004年开始,各地GDP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常见的有(自治区)区内生产总值、(省)省内生产总值、(县)县内生产总值[3]
  • ^ 1978-2003年历年GDP:1992年进行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之后,已经对1978年至1992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过修订。1993-2004年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对历年数据作出了修订,参见2006年及其之后各年份地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 ^ 2004-2008年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对历年数据作出了修订,参见2010年及其之后各年份地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 ^ 2009年及其以后年份GDP: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将对数据作出修订,每年的修订结果见诸隔年的《统计年鉴》,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实数据在2011年《统计年鉴》上公布核实后的修订修订数据。GDP最终修订数据参见之后的全国经济普查。
  • ^ “本币”即人民币CNY),人民币折算美元USD),按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年均价换算(参见人民币汇率)。
  • ^ 购买力平价PPP),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经济体历年GDP本币与购买力核算指标推算。购买力平价使用“国际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缩写为Intl. $);或国际货币单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缩写ICU。购买力平价指标以1美元在美国的平均购买力为参考基数,故1国际元亦即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故1国际元即等于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计量。鉴于购买力平价指标每半年修改一次,购买力平价折算指标仅供参考。
  • ^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CNY) :根据2011年4月更新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总量397,983亿元,按购买力平价合100,857.1亿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指数3.9460人民币合1国际元;2009年中国GDP总量340,902.8亿元,按购买力平价折合90,573.8亿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指数3.7638人民币合1国际元;其他年份参见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参考来源:根据IMF - WEO数据推算,推算数据参见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
  • ^ 由于采取分级核算,地区生产总值(GDP)省级数据相加不等于内地全国总计;同理,地级层次数据累加不一定等于省级总计;县级累加不一定等于地区级总计。
  • ^ 地理区域内人均GDP:使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地理区域指特定的区域,常指按照地理区域划定的经济大区,如中国中部经济区;省层次下的区域,如广东省粤北山区。区域内GDP总量从GDP1…GDPn之和;对应人均GDP为各个区划单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区域内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 港币(HKD):港币兑美元汇率,2010年按7.7692港币合1美元,2009年7.7520合1美元,2008年7.7870合1美元,2005年7.7770合1美元,2000年7.7910合1美元。港币购买力平价根据IMF发布数据推算,2010年按5.366港币合1国际元,2009年5.370合1国际元,2008年5.453合1国际元,2005年5.688合1美元,2000年7.482合1国际元。
  • ^ 澳门币(MOP):澳门币兑美元汇率按兑港币固定汇率推算,2010年按8.0023澳门币合1美元,2009年7.9842合1美元,2008年8.0206合1美元,2005年8.0109合1美元,2000年8.0260合1美元。澳门币购买力平价以1港币兑换1.03澳门币固定汇率推算,2010年按5.5270澳门币合1国际元,2009年5.5311合1国际元,2008年5.6166合1国际元,2005年5.8586合1国际元,2000年7.7065合1国际元。

参考文献

  1. ^ 1978年~2011年以本币核算的原始数据出自《西藏统计年鉴2012》(ISBN 978-7-5037-6570-4)或参见国家统计数据库 - 年度数据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6-30.;2012年系初步数据,参见《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各个年份GDP与人均GDP购买力平价根据IMF-WEO Databases 2013年4月16日更新数据 Archive-It存檔,存档日期2006年2月14日,推算(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折算国际元折算系数保留四位小数,如2012年4.1862人民币折合1国际元);基于美元的GDP数据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年平均汇率推算(具体参见《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各年份平均汇率),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指标具体参见条目人民币汇率
  2. ^ 中国内地使用常住人口计算地区人均GDP
  3. ^ 关于“地区生产总值”中文名称:《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的通知》(国统字[2004]4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