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酢漿灰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oala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9日 (六) 12:42 →‎參考資料:​Taxonbar置放, +{{Taxonbar|from=Q919575}} (4 sig. taxon IDs); WP:GenFixes on,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酢漿灰蝶
台灣產亞種(Z. m. okinawana
LC(CSRL)[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总科: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科: 灰蝶科 Lycaenidae
属: 吉灰蝶属 Zizeeria
种:
酢漿灰蝶 Z. maha
二名法
Zizeeria maha
(Moore, 1865)
異名

Zizeeria maha

酢漿灰蝶學名Zizeeria maha),台湾又名蓝灰蝶冲绳小灰蝶,屬灰蝶科眼灰蝶亞科中的蝴一種蝴蝶,是酢浆灰蝶属的單型種。是平地最常見的小型蝴蝶。成蟲常於草地、樹林邊以及路旁低飛,也常出現在各種草本植物旁。成蟲以及各蟲期整年都可見到。本種與莧藍灰蝶翅脈、交尾器構造類似,應至於同一屬[2]

成蟲特色

雄蝶翅背為有光澤的淺藍色,前翅外緣及後翅前緣皆有黑褐色邊。室端部有黑褐色斑點。黑邊、黑點在低溫時有消退甚至消失的跡象。雌蝶背底色呈黑褐色,翅基部有藍色亮麟,低溫期較多,有時可達雄蝶高溫期藍色斑發達程度。高溫時亮麟則減退或消失。

卵常出現在黃花酢醬草背面,為扁平的盤狀構造,直徑約0.6毫米,高約0.25毫米。

幼蟲

幼蟲有綠色及褐色兩種,背部中央有暗線,覓食後(常以黃花酢醬草為食),可在土壤縫隙或石塊下發現。幼蟲亦在石塊下或土壤縫隙成蛹,為縊蛹

分佈範圍

酢醬灰蝶分布相當廣,西起巴基斯坦、印度到東邊的日本、台灣甚至菲律賓(高海拔地區)皆可發現其蹤跡。

參見

參考資料

  • 陳立楨。《彰化縣的野生動物》。鄭錫奇、張仕緯等。南投: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7:129。ISBN 957-00-8581-9
  • 徐堉峰。《臺灣蝶圖鑑 第一卷》。劉春田、陳美慧等。南投:台灣省立鳳凰谷鳥園,1999:220-223。ISBN 957-02-3458-X
  1. ^ http://www.chinabiodiversity.com/csis_search/content.php?csp_code=060100125[永久失效連結]
  2. ^ 徐堉峰. 台灣蝴蝶圖鑑.中(灰蝶).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2013. ISBN 978-986-177-6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