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9日 (六) 18:18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各地GDP年均增长率
(1979-2008)
地区 GDP
(1978)
GDP
(2008)
年均
增幅
全国 3,645.22 314,045.43 9.92
东部10省份 1,514.39 180,416.57 11.11
中部6省份 749.86 64,040.53 9.89
西部12省份 721.55 60,447.77 9.82
东北3省份 485.99 28,409.05 8.51
华北5省份 520.58 49,657.58 10.29
华东7省份 1,138.55 124,093.53 10.78
中南6省份 739.01 86,223.19 11.04
西南5省份 374.25 28,043.42 9.41
西北5省 213.41 16,887.15 9.61
泛珠9省份 878.74 96,524.74 10.81
北京 108.84 11,115.00 10.54
天津 82.65 6,719.01 9.71
河北 183.06 16,011.97 9.97
山西 87.99 7,315.40 9.79
内蒙 58.04 8,496.20 11.88
辽宁 229.20 13,668.58 8.58
吉林 81.98 6,426.10 9.57
黑龙江 174.81 8,314.37 7.76
上海 272.81 14,069.86 8.06
江苏 249.24 30,981.98 11.27
浙江 123.72 21,462.69 12.51
安徽 113.96 8,851.66 9.54
福建 66.37 10,823.01 12.28
江西 87.00 6,971.05 9.65
山东 225.45 30,933.28 11.64
河南 162.92 18,018.53 10.84
湖北 151.00 11,328.89 9.41
湖南 146.99 11,555.00 9.58
广东 185.85 36,796.71 13.01
广西 75.85 7,021.00 10.18
海南 16.40 1,503.06 10.15
重庆 67.32 5,793.66 9.92
四川 184.61 12,601.23 9.07
贵州 46.62 3,561.56 9.48
云南 69.05 5,692.12 9.76
西藏 6.65 394.85 8.56
陕西 81.07 7,314.58 10.09
甘肃 64.73 3,166.82 7.87
青海 15.54 1,018.62 8.92
宁夏 13.00 1,203.92 10.18
新疆 39.07 4,183.21 10.72

历年GDP指标

1978年~2012年辽宁省历年GDP主要指标 (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元;比重、增长率/%)[1]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基于IMF-WEO(2013年4月16日更新数据) Archive-It存檔,存档日期2006年2月14日,数据推算
年份 GDP总量(百万元) 人均GDP
GDP
(本币)
名义增长率
(基于本币)
美元 名义增长率
(基于美元)
购买力
平价
名义增长率
(购买力平价)
实际
增长率
占全国
比重
位次 本币 名义增长率
(基于本币)
美元 购买力
平价
实际
增长率
占全国
人均比重
位次
2012 2,480,130 11.6 392,892 14.2 592,454 11.5 9.5 4.78 7 56,547 11.4 8,958 13,508 147 7
2011 2,222,670 20.4 344,130 26.2 531,155 14.1 12.2 4.70 7 50,760 19.8 7,859 12,130 11.7 144 8
2010 1,845,730 21.3 272,654 22.4 465,600 15.3 14.2 4.60 7 42,355 20.5 6,257 10,684 13.4 141 8
2009 1,521,250 11.3 222,698 13.2 403,825 12.9 13.1 4.46 7 35,149 10.7 5,146 9,331 12.5 137 9
2008 1,366,860 22.4 196,809 34.0 357,527 16.1 13.4 4.35 8 31,739 21.8 4,570 8,302 12.8 134 9
2007 1,116,430 20.0 146,821 25.8 307,862 14.7 15.0 4.20 8 26,057 18.9 3,427 7,185 14.0 129 9
2006 930,450 15.6 116,718 18.8 268,389 15.0 14.2 4.30 8 21,914 14.9 2,749 6,321 13.5 133 8
2005 804,730 20.6 98,237 21.9 233,417 19.1 12.7 4.35 8 19,074 20.5 2,328 5,533 12.6 134 8
2004 667,200 11.2 80,611 11.2 196,051 6.7 12.8 4.17 8 15,835 11.0 1,913 4,653 12.6 128 9
2003 600,250 10.0 72,520 10.0 183,748 9.5 11.5 4.42 8 14,270 9.8 1,724 4,368 11.3 135 8
2002 545,820 8.4 65,944 8.4 167,883 9.5 10.2 4.54 8 13,000 8.2 1,571 3,999 10.0 138 7
2001 503,310 7.8 60,808 7.8 153,252 8.0 9.0 4.59 8 12,015 7.5 1,452 3,658 8.7 139 7
2000 466,910 11.9 56,401 11.9 141,883 12.1 8.9 4.71 8 11,177 10.8 1,350 3,396 8.6 142 8
1999 417,170 7.5 50,393 7.5 126,603 10.5 8.2 4.65 8 10,086 7.1 1,218 3,061 7.9 141 8
1998 388,170 8.4 46,886 8.5 114,616 10.6 8.3 4.60 7 9,415 7.9 1,137 2,780 7.9 139 8
1997 358,250 13.5 43,216 13.8 103,672 13.7 8.9 4.54 7 8,725 12.9 1,052 2,525 8.7 136 8
1996 315,770 13.0 37,980 13.5 91,155 8.2 8.6 4.44 7 7,730 12.4 930 2,231 7.9 132 7
1995 279,340 13.5 33,450 17.1 84,217 1.9 7.1 4.59 7 6,880 12.7 824 2,074 6.4 136 7
1994 246,180 22.4 28,563 -18.2 82,672 3.6 11.2 5.11 5 6,103 21.7 708 2,049 11.2 151 6
1993 201,080 36.5 34,898 30.6 79,775 21.2 14.9 5.69 4 5,015 35.8 870 1,990 14.3 167 5
1992 147,300 22.7 26,711 18.5 65,841 16.1 12.1 5.47 4 3,693 22.0 670 1,651 11.4 160 5
1991 120,010 12.9 22,544 1.5 56,697 9.4 6.1 5.51 4 3,027 12.2 569 1,430 5.4 160 4
1990 106,270 5.9 22,217 -16.7 51,819 3.9 0.9 5.69 4 2,698 4.8 564 1,316 0.1 164 4
1989 100,380 13.9 26,661 12.6 49,861 9.0 3.1 5.91 4 2,574 12.6 684 1,279 1.9 169 4
1988 88,100 22.5 23,669 22.5 45,757 13.1 11.7 5.86 4 2,285 19.2 614 1,187 8.7 167 4
1987 71,910 18.8 19,320 10.2 40,472 16.3 14.1 5.96 4 1,917 17.4 515 1,079 12.7 172 4
1986 60,530 16.7 17,531 -0.7 34,813 13.9 8.3 5.89 4 1,633 15.6 473 939 7.2 170 4
1985 51,860 18.3 17,660 -6.2 30,567 10.6 13.3 5.75 4 1,413 17.5 481 833 12.4 165 4
1984 43,820 20.4 18,831 2.2 27,628 19.0 16.8 6.08 4 1,203 18.9 517 758 15.4 173 4
1983 36,400 15.5 18,424 10.7 23,210 18.9 13.3 6.10 4 1,012 14.5 512 645 12.3 174 4
1982 31,510 9.2 16,650 -1.6 19,522 -31.9 5.3 5.92 5 884 7.4 467 548 3.7 167 4
1981 28,860 2.7 16,927 -9.8 28,651 24.9 -1.6 5.90 5 823 1.5 483 817 -2.8 167 4
1980 28,100 14.7 18,758 19.1 22,937 9.2 6.18 4 811 13.1 541 662 7.6 175 4
1979 24,500 6.9 15,756 15.8 4.9 6.03 4 717 5.4 461 3.6 171 4
1978 22,920 13,610 10.7 6.29 3 680 404 9.3 178 4

备注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则为年度GDP总量与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为上年末与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于中国内地长期实行户籍管理,户籍人口资料齐全,以前人均GDP核算采用户籍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用户籍人口核算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实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许两年的过渡期。有关中国内地人均GDP指标,非特别证明,则指按常住人口计算[2]
  • ^中国GDP”数据类型: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国GDP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分年度“预计数”(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数”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实数”(年份前家“r”)、年度“最终核实数”(年份前家“r”)与“修正数据”五个类型,季度初步核算数、季度初步核实数、季度最终核实数。其中“预计数”属于估算数;“初步核算数”则于次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发布;“初步核实数”则于次年出版的《统计年鉴》中发布;“最终核实数”则于隔年出版的《统计年鉴》中发布;“修正数据”则按照经济普查的结果修正,其中经全国经济普查之后修订数据,修订之后不再有变化。
  • ^ 中国官方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
  • ^ 地区生产总值(GDP或GRP)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见诸于统计年鉴、经济年鉴。关于“地区生产总值”中文名称:国家统计局规定,自2004年开始,各地GDP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常见的有(自治区)区内生产总值、(省)省内生产总值、(县)县内生产总值[3]
  • ^ 1978-2003年历年GDP:1992年进行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之后,已经对1978年至1992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过修订。1993-2004年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对历年数据作出了修订,参见2006年及其之后各年份地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 ^ 2004-2008年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对历年数据作出了修订,参见2010年及其之后各年份地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 ^ 2009年及其以后年份GDP: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将对数据作出修订,每年的修订结果见诸隔年的《统计年鉴》,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实数据在2011年《统计年鉴》上公布核实后的修订修订数据。GDP最终修订数据参见之后的全国经济普查。
  • ^ “本币”即人民币CNY),人民币折算美元USD),按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年均价换算(参见人民币汇率)。
  • ^ 购买力平价PPP),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经济体历年GDP本币与购买力核算指标推算。购买力平价使用“国际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缩写为Intl. $);或国际货币单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缩写ICU。购买力平价指标以1美元在美国的平均购买力为参考基数,故1国际元亦即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故1国际元即等于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计量。鉴于购买力平价指标每半年修改一次,购买力平价折算指标仅供参考。
  • ^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CNY) :根据2011年4月更新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总量397,983亿元,按购买力平价合100,857.1亿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指数3.9460人民币合1国际元;2009年中国GDP总量340,902.8亿元,按购买力平价折合90,573.8亿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指数3.7638人民币合1国际元;其他年份参见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参考来源:根据IMF - WEO数据推算,推算数据参见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
  • ^ 由于采取分级核算,地区生产总值(GDP)省级数据相加不等于内地全国总计;同理,地级层次数据累加不一定等于省级总计;县级累加不一定等于地区级总计。
  • ^ 地理区域内人均GDP:使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地理区域指特定的区域,常指按照地理区域划定的经济大区,如中国中部经济区;省层次下的区域,如广东省粤北山区。区域内GDP总量从GDP1…GDPn之和;对应人均GDP为各个区划单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区域内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 港币(HKD):港币兑美元汇率,2010年按7.7692港币合1美元,2009年7.7520合1美元,2008年7.7870合1美元,2005年7.7770合1美元,2000年7.7910合1美元。港币购买力平价根据IMF发布数据推算,2010年按5.366港币合1国际元,2009年5.370合1国际元,2008年5.453合1国际元,2005年5.688合1美元,2000年7.482合1国际元。
  • ^ 澳门币(MOP):澳门币兑美元汇率按兑港币固定汇率推算,2010年按8.0023澳门币合1美元,2009年7.9842合1美元,2008年8.0206合1美元,2005年8.0109合1美元,2000年8.0260合1美元。澳门币购买力平价以1港币兑换1.03澳门币固定汇率推算,2010年按5.5270澳门币合1国际元,2009年5.5311合1国际元,2008年5.6166合1国际元,2005年5.8586合1国际元,2000年7.7065合1国际元。

来源

  1. ^ 1978年~2011年以本币核算的原始数据出自《辽宁统计年鉴2012》(ISBN 978-7-89468-271-0);2012年系初步数据,参见国家统计数据库2012年第四季度数据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5-29.或《辽宁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个年份GDP与人均GDP购买力平价出自IMF-WEO Databases 2013年4月16日更新数据 Archive-It存檔,存档日期2006年2月14日,推算(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折算国际元折算系数保留四位小数,如2012年4.1862人民币折合1国际元);基于美元的GDP数据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年平均汇率推算(具体参见《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各年份平均汇率),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指标具体参见条目人民币汇率
  2. ^ 中国内地使用常住人口计算地区人均GDP
  3. ^ 关于“地区生产总值”中文名称:《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的通知》(国统字[2004]4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