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金之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3日 (三) 03:55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黃金之門被後世修復後的外貌

黃金之門金門烏克蘭文Золоті́ воро́та(中性复数);拉丁字母轉寫:Zolotí voróta)是基辅罗斯(现在的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古代城牆的一道城門,這個名字在現代亦被用在旁邊的劇院。城門建於11世紀中葉,是基輔太子智者雅羅斯拉夫的三大建設之一。一般認為這門的設計參考了君士坦丁堡城牆的同名城門Porta Aurea。1240年在拔都金帳汗國軍隊進攻下,城門受到部分的破壞。及後金門繼續扮演著基輔的城門角色,直到1832年在它徹底地變成遺跡之前,政府才開始著手對城門進行維護工程,1970年在金門旁加建了展覽館介紹金門和古基輔的歷史。1982年為紀念基輔建城1500週年,在缺少充實證據的情況下對金門進行了徹底的重建,是次工程被一些美術歷史學家批評為對金門的毀壞。

1989年建於黃金之門旁的基輔地鐵3號線同名中途站,其車站的豪華裝修就是參照了金門的建築設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