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下東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7日 (日) 20:41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下東勢,是臺北市士林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中部偏東,範圍大致為東山里不含白雲山以北地區及東山路以西的南部地區、芝山里不含東部仰德大道附近地區及德行東路378巷以西地區但包括芝山國小以北的東大半部、三玉里士東路以北區域的東南部。為今日臺北市芝山岩次分區一部分,屬廣義的天母地區。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下東勢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東勢庄」,隸屬於芝蘭一堡。該庄東北與草山庄為鄰,東與公館地庄為鄰,南邊為石角庄,西邊及西北邊為三角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臺北廳,編入第九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九改名「士林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下東勢」大字,隸屬於臺北州七星郡士林街[2]

戰後士林街改制為士林鎮,隸屬於臺北縣,與鄰近的石角合劃為芝山里[3]。1949年,士林鎮與北投鎮一併改隸屬新成立的草山管理局。1950年隨著草山改名為陽明山,草山管理局亦改名為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仍隸屬之。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士林鎮併入成為士林區。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該地區仍屬於士林區。

學校

參考文獻

  1.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 [2016-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3. ^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06: 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