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城 (南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30日 (三) 10:32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东吴建邺图》可见冶城位于建业城以西

冶城,是南京市鼓楼区冶城山上吴王所设冶铸作坊,规模较大,围有土墙,但并不是政区治所或军防城垒[1]。其址今为朝天宫[2]

历史

明代陈沂认为,冶城为夫差所设[3],此说被修志者广为采用[4];但有人认为这是对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误解[5],冶城应为西汉时建成,孙权“徒县治空城”而设[6]。目前尚无出土文物佐证两种说法[7]

大兴初年,王导久病未愈,听信方士之言将冶炼作坊迁至石头城东,以冶城为西园太元十五年(390年),在此建冶城寺,元兴三年(404年)桓玄废寺为别苑,桓玄兵败后复为冶城寺,刘宋时设总明观。梁绍泰元年(555年),陈霸先徐度立栅于冶城,抵挡北齐将领徐嗣徽的进攻。隋灭陈后,冶城寺遭废弃[8][1]

参考文献

  1. ^ 1.0 1.1 杨国庆; 王志高. 南京城墙志. 凤凰出版社. 2008 (中文). 
  2. ^ 南京朝天宫_卫视_凤凰网. phtv.ifeng.com.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3). 
  3. ^ 陈沂. 金陵古今图考. 金陵在春秋时本吴地,未有城邑。惟石头城东有冶城。传云,夫差冶铸于此,即今朝天宫地。 
  4.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市志(第12册)杂记·大事年表·重要文献·南京历代地方志记略·索引.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14408669. 
  5. ^ 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 《丹阳记》曰:“丹阳冶城,去宫三里,吴时鼓铸之所。吴平,犹不废。”又云:“孙权筑冶城,为鼓铸之所。”既立石头大坞,不容近立此小城,当是徒县治,空城而置冶尔,冶城疑是金陵本治。汉高六年,令天下县邑,林陵不应独无。《扬州记》:“冶城,吴时鼓铸之所,吴平犹不废,王茂弘所治也。” 
  6. ^ 周建国. 冶城为吴王夫差所筑考辨. 江苏地方志. 2001, (3): 39-40. 
  7. ^ 杨明生. 六朝都城建康冶炼铸造遗址的分布及六朝铸钱工艺解析. 江苏省钱币学会会议论文集. 2003: 64-69. 
  8. ^ 胡阿祥; 李天石; 卢海鸣. 南京通史·六朝卷.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09 [2017-07-18]. ISBN 97878071856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