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蚋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olyma2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3日 (六) 13:29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港西上里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加蚋埔,或譯為打獵埔、嘉獵埔。位於臺灣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指稱泰山村中部的一個臺灣原住民馬卡道族聚落。當地以完整的夜祭、祈雨祭而知名。

由來

該地因鄰近排灣族莎卡蘭部落(即口社部落,Sagaran),故取名為加蚋埔(garanpu)[1]

概述

加蚋埔部落位於屏東平原東緣,此地可能原為馬卡道族聚落大澤機社的所在地。乾隆時期清政府將馬卡道族武洛社原住民遷到此地,設置加臘埔隘,防禦東方山區未漢化的原住民。[2][3][4][5][6]。明治三十年(1897)十月十七日,伊能嘉矩查訪該庄時,當地已是一個以武洛社族人為主,又雜混塔樓社族人及漢人(河洛人及客家人),共七十戶(男:200 人;女:150 人)的聚落 。[7]今泰山村內約半數戶口為潘姓,仍存有馬卡道族傳統節慶。

加蚋埔公廨牌枋

地方傳說

根據當地居民的整理,當地有阿姆趕牛人、大力士黑兒仔、四目公、大肚少女及阿姆祖七兄弟六大充滿平埔風情的傳說[8]

參考文獻

  1. ^ 馬卡道屏東加蚋埔聚落夜祭的保存現況與音樂文化傳習,p.28
  2. ^ 出自<<福建通志台灣府>>[1]
  3. ^ 中華民國內政部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泰山村,[2][永久失效連結],《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臺灣省文獻會
  4. ^ 中華民國內政部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加蚋埔(打獵埔、嘉獵埔),[3][永久失效連結],《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臺灣省文獻會
  5. ^ 參考內政部網站所刊行的屏東縣高樹鄉行政區域圖[4][永久失效連結]
  6. ^ 翁佳音、陳怡宏(譯)(2013)。《平埔蕃調查書》(原作者: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蕃務本署)(頁76)。台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7. ^ 伊能嘉矩《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巡台日乘」,明治三十年(1897)十月十七日, 臺灣風物雜誌社,頁 113。
  8. ^ 「高樹加蚋埔變遷史」,潘智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