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4日 (日) 21:27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地稅一般是當地政府向境內地產物業徵收的項,是間接稅之一。

香港分為由地政總署徵收的地稅[1]和由差餉物業估價署徵收的差餉,是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地稅由地政總署徵收,位於九龍界限街以南和港島區,並於1985年5月27日之前獲批土地契約的物業,均需要繳納地稅。另外,位於九龍界限街以北、新界及離島區的物業或於1985年5月27日或以後獲批土地契約的物業(不論位於港島、九龍或新界)或獲得在1985年5月27日或以後延期的不可續期契約的物業(不論位於港島、九龍或新界)則需要繳交地租[2]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當地政府亦有類似的物業稅

外部參考

  1. ^ 地政總署 - 繳納地稅事宜. [2007-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6). 
  2. ^ 地稅和地租有甚麼分別?. [2017-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