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古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9日 (五) 03:59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平海古城西門
平海古城北門
平海古城正南門
平海古城東門

平海古城,位於中国广东省惠東縣稔平半島東南部,建於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由於形狀像燕尾古鐘,又稱為鐘城。1992年2月成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據紀載,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政權,命花都司督建平海城,以御盜寇。至今,平海古城仍完整地保留四座城門樓,部份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份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傳統民間藝術。

方言-軍聲

軍聲是在平海流通的主要方言,是北京語融合粵語客家話潮汕話的混合體。是由古時由各地召來的軍人,加上各地商人和本地人,方言互相融合,成為現在的軍聲。

古城門樓

西門,門厚14米,高2.4米,寬2.5米,城樓長16.8米,寬10.6米,占地178平方米,總高7.1米。現在城門樓上供奉著晏公爺,華光爺,關公,上帝公的神像。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平海古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