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1日 (日) 08:40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散布區這個名詞是指單一隕石墬落在地面上所分散的區域[1],它也經常用於似曜石這種大型的隕石撞擊[2]

形成

散布區的形成有兩種機制:

  1. 在空中的碎片:當一顆大的流星體進入大氣層後,經常會因為熱力激振波而碎裂,在落地前產生許多的碎片。這種在空中的爆炸導致隕石墬落在一個巨大的橢圓型區域內,而這個橢圓的方向就取決與該隕石體飛行的方向。如果發生多次的爆炸,隕石將會在幾個重疊的橢圓型區域中被發現。.
  2. 撞擊的碎片:當隕石體幾乎沒有在空中產生碎片時,將會對地面造成撞擊。在這種情況下的散布區會又不同的形狀,通常是圓形(例如在代亞布羅隕石坑)。

碎片分布

在空中產生碎片的情況下,角小的碎片墬落路徑會較短,而這也是最大的碎片通常在橢圓的盡頭被發現的原因。為了瞭解隕石體原始的飛行方向,就必須分析不同大小的隕石碎片在散布區內分佈的狀態。

參考資料

  1. ^ Introduction to Planetary Science: The Geological Perspective. Gunter Faure, Teresa M. Mensing. Springer, 2007. page 11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Tektites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showers of glass from the sky. Gerald Joseph Home McCall.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01. page 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