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alter Grassro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2日 (一) 07:2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狀元黃培松
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狀元黃培松牌板
2020年9月27日,末代武状元黄培松宗祠隐厦门闹市、成连接海内外宗亲纽带

黃培松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祖籍安溪清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光绪六年(1880年),登武進士一甲第一名,授頭等侍衛[1]。光緒十四年,任廣西鬱林營參將[2]、南雄協副將[3]。光緒三十年,任廣東高州水陸總兵官[4]黃花崗之役時,不忍殺參與的台灣進士許南英之子許贊元而放之。民国建立后,黄培松被袁世凯召入北京任参军一职。民国十二年(1923年),隐居厦门,倡建厦门江夏堂。民国十四年(1925年)夏病卒于福州。

参考文献

  1.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5冊 ,17
  2.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5冊 ,17
  3. ^ 軍機處檔摺件 ,161309號
  4. ^ 軍機處檔摺件 ,1613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