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電影辯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校正係2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2日 (一) 20:01 →‎現役電影辯士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辯士台語發音piān-sū),香港稱為解畫解話,為近代的一種職業,是電影說明者,即專門替默片或外語片旁白、為觀眾講解劇情[1]

現代電影因為皆配有字幕配音,辯士之職已消失。

現役電影辯士

臺灣

臺灣有辯士這一行業出現是在日治時期,該詞彙也是從日本傳入[1]。另有「活辯」一詞,指「活動寫真的辯士」[1]。在無聲電影(默片)盛行的時期,戲院會設有樂隊,並配有辯士說明劇情[1]。除了戲院之外,巡迴映演時也會有辯士隨行[1]。在有聲電影出現之後,該行業逐漸沒落,但因為語言問題所以1930年代臺灣仍有辯士一職[1]

臺灣早期的辯士不是由戲院員工充任,便是從日本本土招募[1]。在1930年左右,臺灣有41位日籍辯士、19位臺籍辯士[註 1][1]。此外當時要成為辯士必須通過各州警察課的考試,並確認沒有「思想問題」,之後才能獲得證書執業[1]

註釋

  1. ^ 如詹天馬、王雲峰、黃梁夢、呂訴上等人[1]

參考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洪雅文. 《臺灣歷史辭典·辯士》 四版一刷. 遠流出版. 2006-09-25: 頁1361. ISBN 957-01-7430-7.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