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崔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enryXVII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11日 (三) 00:4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崔郾(8世纪—863年),字廣略,贝州武城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小房。

進士出身,擔任集賢殿校書郎。遷吏部員外郎元和十三年(819年),再升任吏部郎中,參修《元和格後敕》。敬宗時,遷翰林院侍講學士,轉中書舍人,撰有《諸經篡要》十卷。後遷禮部侍郎大和二年(828年),掌東都(今河南洛陽)選試,吳武陵向他推薦杜牧[1]。太和四年(830年),出京擔任陝虢(今河南陝縣)觀察使。太和五年,轉任鄂岳觀察使。太和九年七月,移鎮浙西。開成元年(863年)卒。

四子:

  1. 崔瑀,生崔義進,字待舉
  2. 崔瑤,字韞中,鄂岳觀察使
  3. 崔瑾,字休瑜,湖南觀察使,生崔廷表,字漢臣;崔廷憲,字舜舉
  4. 崔璆,字致美,相黃巢

注釋

  1. ^ 唐才子传·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