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紀念館

坐标25°10′41.7″N 121°25′50.8″E / 25.178250°N 121.430778°E / 25.178250; 121.4307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風幻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17日 (二) 06:18 (加入{{Refimprove}}標記)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滴水紀念館
Tamsui Itteki Memorial House
概要
類型紀念館
地點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0號附近
坐标25°11′N 121°26′E / 25.18°N 121.43°E / 25.18; 121.43
开放2011年4月5日
地圖
地图
一滴水紀念館(正面)

一滴水紀念館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和平公園內。原是1915年建於日本福井縣大飯町古民家木造建築,為了連結日本阪神大地震及台灣921大地震的台日情誼而遷建[1]。為在台日本式建築的代表之一。

含意

取名為一滴水,原為紀念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昭和時期知名作家水上勉,一生承襲自日本滴水禪師禪宗思想,崇尚珍惜萬物資源,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當物盡其用。另有含意感謝移築的朋友們,雖力量小如一滴水,終能匯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國移築工程。

歷史

透過臺北縣淡水鎮鎮長蔡葉偉神戶大學自然科學研究所博士邱明民及其日本友人努力,從2004年7月起拆解,2009年12月在台重建,歷經五年跨越3000公里旅途[2]

館內

一滴水紀念館內部的展覽

多樣的屋瓦圖騰,多變的門窗格式,蘊含生活美學。屋中的大門柱,即由門外算起第三根、最長也是銜接最多橫樑的直柱,在日本文化中代表一家之主的父親角色。柱頂的棟札,是古民家的身分證明。以紅布包裹的木牌,記載其興建年分及建築的棟樑(即師傅)姓名。而紅布外纏繞一雙上梁時剪斷的夾腳草鞋,意味落地不再遷移。

設置水上勉文庫及陳舜臣文庫,以促進台日文學交流[3]

  • 無障礙服務:提供身障者入館使用(到達現場請聯絡管理員)。
  • 影音導覽:移築淡水技術篇,移築淡水觀點篇,移築淡水過程紀錄篇。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同臨強震 一滴水紀念館見證台日情誼. 鉅亨網. 2011-04-06 [2015-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3). 
  2. ^ 鯉魚旗飛揚 一滴水紀念館淡水重生. 自由時報. 2010-07-25 [2015-02-23]. 
  3. ^ 日本百年古宅 榫栓工法再現風華. 公視新聞. 2010-02-15 [2015-02-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