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山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屯山 | |
---|---|
![]() 山體寬平的大屯山。山下為竹子湖。 | |
最高点 | |
海拔 | 1,092米(3,583英尺) |
坐标 | 25°10′34″N 121°31′17″E / 25.17611°N 121.52139°E |
地理 | |
位置 | ![]() |
山脈 | 大屯火山群 |
地质 | |
岩石年代 | 50萬年 |
山脈類型 | 活火山 |
最近噴發 | 6000~~5000年前 |
大屯山位於台灣西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轄區在台北市的北投區,海拔標高是 1,092 公尺,為一錐狀活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群的大屯山亞群,目前是台灣境內唯一的活火山[1][2],由大屯火山觀測站(TVO)負責監測與研究事務[3]。
地理[编辑]
大屯山噴發活動[编辑]
大屯山的噴發活動約始於250萬年前,在今日的大磺嘴附近有了噴發活動,形成原始的大屯山。之後沉寂了約一百多萬年,直到約70萬年前,另一次火山噴發將原始大屯山分離成現今的大屯主峰、大屯西峰和大屯南峰,因此在這些峰頂都沒有火山口,古火山口反而位於三峰與中正山(十八份山)之間。 而最近的一次噴發則約在 6,000~5,000 年前[3][4]。
概要[编辑]
大屯山主峰現在的海拔1092公尺,設有二等三角點、聯勤內補006號三角點。山頂為民航局助航站設施,一般遊客無法進入。峰頂附近的觀景台,以夕陽、雲海與秋芒景觀聞名[5]。主峰與其周遭四個小山頭,圍繞中央低窪濕地,即大屯坪。大屯山主峰北方有寄生火山菜公坑山;南方為大屯南峰,亦是一錐形火山,峰群與西側鐘形的面天山、向天山構成一系列馬鞍形山坳;向天山頂部西側有一完整漏斗形噴火口地形,積水成池,即向天池;除此之外其他峰群頂部無明顯噴火口地形。大屯山區的登山步道群包括軍艦岩、丹鳳岩、中正山、竹子湖、大屯群峰地區、貴子坑環山步道、忠義山步道等等。
因位處台灣島北端,海拔高又迎東北季風,冬季時偶有降雪。
歷史[编辑]
- 1764年(乾隆29年),「屯山積雪」曾收列於「淡水廳四景」,就是指這個地方。
- 1871 年(同治10年),《淡水廳志》林逢原「淡北八景」,亦指於此。
- 同治年間陳維英「淡北八景」之一[6]
- 1932年出版之地圖,大屯山主峰海拔標記為 1081公尺。
- 民國以後,新北市政府則以「屯山春色」收列為淡水新八景之一[7]。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時的「屯山積雪」之景。
資料來源[编辑]
- ^ 陳政偉. 台灣唯一活火山景觀 陽明山探究自然奧秘. 中央社. 2018-04-04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中文(臺灣)).
- ^ 鄭宇軒. 臺灣唯一的活火山-大屯火山群. 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 臺灣國家公園. 2014-06-04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中文(臺灣)).
- ^ 3.0 3.1 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火山群是屬於活火山?還是死火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 2011-07-27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中文(臺灣)).
- ^ 郭育任. 在雄渾的大屯火山,遇見大自然的舞姬. 微笑台灣. 天下雜誌. 2018-06-27 [2018-12-25] (中文(臺灣)).
- ^ 大屯主峰. 陽明山國家公園. [2016-02-03].
- ^ 林玫君. 觀光志 (PDF). 新北市政府. [2016-02-03].
- ^ 淡水新八景. 新北市政府. [2016-02-03].
- ^ 潘昌志. 大屯火山是有岩漿庫的活火山,我們該擔心嗎?. 泛科學. 2017-02-02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中文(臺灣)).
- ^ 北部也下雪了! 陽明山雪霰雙降白茫茫銀白世界! 陽明山降雪 民眾揪團衝上山追雪太刺激! 民眾轉往冷水坑泡腳取暖想追雪趕快衝! 估週一水氣減 下雪機率減. 台視新聞. 2018-02-04 [2018-02-04].(繁體中文)
外部連結[编辑]
- 陽明山國家公園
- 微笑台灣:在雄渾的大屯火山,遇見大自然的舞姬
- 大屯山步道 休閒遊憩主題網,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屯山 |
![]() | ||||||||||||
---|---|---|---|---|---|---|---|---|---|---|---|---|
大屯山 | 1.七星山 | 2.大武崙山 | 3.槓子寮山 | 4.觀音山 | 5.基隆山 | 6.紅淡山 | 7.大崙頭山 | 8.劍潭山 | 9.五分山 | 10.|||
11. 姜子寮山 | 12. 汐止大尖山 | 13. 南港山 | 14. 土庫岳 | 15. 大棟山 | 16. 南勢角山 | 17. 二格山 | 18. 天上山 | 19. 福德坑山 | 獅仔頭山 | 20.|||
21. 金面山 | 22. 東眼山 | 23. 溪洲山 | 24. 石門山 | 25. 石牛山 | 26. 十八尖山 | 27. 飛鳳山 | 28. 李崠山 | 29. 獅頭山 | 五指山 | 30.|||
31. 鵝公髻山 | 32. 向天湖山 | 33. 仙山 | 34. 加里山 | 35. 火炎山 | 36. 關刀山 | 37. 馬那邦山 | 38. 鐵砧山 | 39. 稍來山 | 聚興山 | 40.|||
41. 頭嵙山 | 42. 南觀音山 | 43. 三汀山 | 44. 暗影山 | 45. 大橫屏山 | 46. 阿罩霧山 | 47. 九份二山 | 48. 橫山 | 49. 貓囒山 | 集集大山 | 50.|||
51. 松柏坑山 | 52. 後尖山 | 53. 鳳凰山 | 54. 金柑樹山 | 55. 石壁山 | 56. 雲嘉大尖山 | 57. 梨子腳山 | 58. 獨立山 | 59. 大塔山 | 大凍山 | 60.|||
61. 大湖尖山 | 62. 紅毛埤山 | 63. 大凍山 | 64. 崁頭山 | 65. 三腳南山 | 66. 西阿里關山 | 67. 竹子尖山 | 68. 藤枝山 | 69. 廍亭山 | 刣牛湖山 | 70.|||
71. 鳴海山 | 72. 旗尾山 | 73. 尾寮山 | 74. 大崗山 | 75. 觀音山 | 76. 笠頂山 | 77. 壽山 | 78. 棚集山 | 79. 女仍山 | 里龍山 | 80.|||
81. 大山母山 | 82. 灣坑頭山 | 83. 三角崙山 | 84. 鵲子山 | 85. 三星山 | 86. 卡拉寶山 | 87. 立霧山 | 88. 初英山 | 89. 鯉魚山 | 月眉山 | 90.|||
91. 八里灣山 | 92. 萬人山 | 93. 都蘭山 | 94. 太麻里山 | 95. 加奈美山 | 96. 巴塱衛山 | 97. 紅頭山 | 98. 雲台山 | 99. 太武山 | 100. 蛇頭山 | |||
註:順序參照教育部體育署所公布的2017年版小百岳名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