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主山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奇萊山 | |
---|---|
主山:奇萊主山、奇萊山主峰、奇萊主峰 | |
![]() 奇萊主山北面山容 | |
最高点 | |
海拔 | 主山:3,560米(11,680英尺) 最高峰奇萊北峰:3,607米(11,834英尺) |
地形突起度 | 奇萊主山:244米(801英尺) 主鞍部:舊奇萊山屋遺址3316公尺[1] 奇萊北峰:971米(3,186英尺) 主鞍部:合歡埡口2636公尺 |
母峰 | 奇萊主山:奇萊北峰 奇萊北峰:南湖大山 |
列表 | 台灣百岳 |
坐标 | 24°5′9.6″N 121°19′22.8″E / 24.086000°N 121.323000°E坐标:24°5′9.6″N 121°19′22.8″E / 24.086000°N 121.323000°E |
命名 | |
原文名 | 德路固語:Dgiyaq Klbiyun |
地理 | |
位置 | ![]() |
山脈 | 中央山脈 |
奇萊山(太魯閣語:Dgiyaq Klbiyun[2]),其主山稱為奇萊主山,又稱奇萊山主峰,或簡稱奇萊主峰,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銅門村與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之間,標高3,560公尺,台灣百岳排名第20,地處中央山脈主稜北段,山頂有編號5984的三等三角點。儘管稱為奇萊山的「主山」或「主峰」,但其高度卻低於北側在中央山脈主稜脈往東的分支脈上,有一等三角點的奇萊山最高峰奇萊主山北峰(標高3,607公尺)。「奇萊」一詞原為台灣原住民撒奇萊雅族(撒奇萊雅語:Sakizaya、Sakidaya)台語音譯簡稱,以族名稱族人居住的花蓮平原為奇萊,內陸深山中的祖山為奇萊山。優一說「奇萊」為日語音譯,意為「討厭」。清治及日治初期地圖標示為「岐萊主山」,[3]在日治、聯勤、經建的舊版地圖標示的漢字「奇」之上有加草字頭標為「䓫萊主山」。[4]
地形[编辑]
奇萊山區由北往南依序有北峰、奇萊池山、主峰、卡羅樓斷崖,及北端支脈屏風稜線等,南側亦接續有以奇萊為名的群峰奇萊裡山、奇萊南峰,形成一系列綿延雄偉的山峰,北銜合歡群峰,南隔能高埡口連接能高群巒。從合歡山遠望奇萊稜脊,常因背對陽光而顯龐大、漆黑,山岳氣勢懾人,因面對日出太魯閣語klbiun即為瞇著眼睛看之意;再者,奇萊山素以險峻著名,氣候錯綜複雜,雲霧變幻莫測,是台灣發生最多山難的山區之一,所以有「黑色奇萊」的稱號。
山難[编辑]
- 1897年1月,日本陸軍步兵深堀安一郎大尉(相當於上尉)率測量、林學技師一行14人,由霧社出發探查中部橫貫鐵路與中部橫貫公路預定路線,2月預定翻越奇萊山往花蓮方向卻失聯,後來埔里撫墾署派出的搜救隊在奇萊山西方濁水溪上游霧社溪-米納肯溪谷合歡瀑布下方發現深堀一行的遺物,證實全隊遭殺害,是為深堀大尉事件。[5][6]
- 1971年7月21日下午,5名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及一名物理系女學生與1名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學生共七人組隊攀登奇萊山,22日抵松雪樓,23日清晨出發,因尋路費力耗時,24日下午才登上奇萊稜脊(3440 M)。25日上午七時收音機的氣象報告說娜定颱風即將登陸,一行人決定撤退回到松雪樓,午後一時三十分,走出原始林,到達奇萊山與合歡山間的鞍部,但只有台大的施能健在下午四時先回到松雪樓求救,三位林務局管理員出動找人,但只救回清大物理系的賴淑卿,龔士武、吳建昌拖救中不支倒地死亡,龔士武倒地時距松雪樓僅五十公尺。之後救難隊員在距松雪樓九公里遠的地方發現凍死的柏盛亨、錢迪、邱瑞昌。這起事件促使校方為紀念罹難學生而募款興建成功堡。[7]
- 1972年8月24日,發生著名的邱高事件。剛從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輔仁大學的李福明、胡德寧在奇萊山失蹤,全台灣動用眾多人力和資源搜救,無果。其中有許多令人匪夷所思之處。但另一方面,邱高事件也奠定了台灣山難搜救的系統。
- 1976年8月8日,八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學生組隊攀登奇萊山,9日在奇萊主山山麓紮營,當天畢莉颱風在台灣東北部登陸,一行人趕忙撤退。李一成體力不支,腳又受傷,被安頓在一處山洞避難,其餘七人下山求救。結果只有賀修灣於11日上午七時三十分返回松雪樓求救,並向昆陽派出所報案。。13日上午,武旭光、李達安、包震非被發現凍死在在奇萊主山與奇萊北峰間的稜脊上,14日發現已被凍死的崔涵育。15日下午六時許,姜開成行至松雪樓下方山徑,疲憊不堪無法言語,但不斷敲擊便當盒發出聲響,引起松雪樓管理員注意,在昏迷前獲救。但在山洞裡避難的李一成卻沒看到人。李一成的父親找經驗豐富的林兩全求救,林兩全帶著兩名原住民、一名警察及登山隊員,包括一名東海大學盧姓女學生,一行七人上山救人。後來發現學生們的帳棚被吹倒在風口,裡面還有睡袋跟糧食。林兩全等人立刻擴大搜尋範圍,最後22日在奇萊主山北側山坡下一處溪谷草地發現李一成以蹲姿蜷曲坐著,但已死亡。楊啟欣則是一直到9月中旬,才被攀登奇萊北峰的台大登山社同學在奇萊主山到奇萊北峰途中發現遺骸。
- 1980年2月3日,國立清華大學核工系大四學生廖學輝、許榮通、魏國良挑戰難度極高的雪期縱走奇萊,遇上暴風雪,3人身亡。
- 1984年2月5日,林翠微於奇萊山墜落身亡。
- 1986年6月20日,中華民國空軍中尉胡致平獨攀奇萊主山、北峰,身亡。
- 1989年11月18日,台中登山協會女登山隊員殷小玲(32歲,台中市人)和另六名隊員攀登奇萊主峰。11月19日上午,她獨自一人脫隊失蹤,同隊的二名隊員留在現場尋找,另四人則下山報案。太魯閣國家公園警察隊、花蓮縣警察局新城分局、中區山難搜救中心都派人會同山地青年共卅多人上山搜尋,只在成功堡找到殷小玲的背包,另外在距成功堡約二千公尺的小徑找到她的雨衣,但未發現殷小玲的蹤跡。
- 2017年4月30日,高雄市李姓女子與黃姓男領隊攀登奇萊主峰,李女前天登頂途中體力不支獨自折返,黃男竟繼續登頂,後來李女不慎失足墜落碎石坡,因受傷無法移動,打電話求救;消防局前晚入山救援,昨申請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黑鷹直升機,發現李女罹難,將遺體吊掛下山,交由檢警查明死因;登山專家痛批黃男應留下照顧李女,不應繼續登頂,導致李女失足無人照料。
全景[编辑]
註釋[编辑]
- ^ 奇萊主峰主鞍部 (Map). 國土測繪圖資 (國土測繪中心).
- ^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五年研究報告 (PDF) (Report).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7 [2022-01-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1-05).
- ^ 余寵. 全台前後山輿圖 (Map). 美國國會圖書館. 1878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岐萊主山
- ^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Map).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定位:地名:奇萊主山.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 ^ 台湾総督府軍務局長男爵立見尚文. 深堀歩兵大尉外13名失踪に伴う捜索概略並に結果通達及別紙. 国立公文書館 JACAR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C10061168000、明治30年分 編冊 2 附属 台湾総府 混成旅団. 陸軍省-雑-M30-4-9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897-08-18 (日语).
- ^ 台湾総督府軍務局長男爵立見尚文. 深堀大尉一行遺族への義損金募集の趣意書の件申進. 国立公文書館 JACAR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C10061386400、明治30年 編冊 雑件. 陸軍省-雑-M30-10-98(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897-08-18 (日语).
- ^ 奇萊山難50年 清大同窗7旬翁重返現場祭故友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聯合新聞網. 2021-07-26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中文(臺灣)).
參考資料[编辑]
![]() | |||||||||||||||||||||||||||||||||||||||||||||||||||||||||||||
---|---|---|---|---|---|---|---|---|---|---|---|---|---|---|---|---|---|---|---|---|---|---|---|---|---|---|---|---|---|---|---|---|---|---|---|---|---|---|---|---|---|---|---|---|---|---|---|---|---|---|---|---|---|---|---|---|---|---|---|---|---|
玉山 | 1.雪山 | 2.玉山東峰 | 3.玉山北峰 | 4.玉山南峰 | 5.秀姑巒山 | 6.馬博拉斯山 | 7.南湖大山 | 8.東小南山 | 9.中央尖山 | 10.||||||||||||||||||||||||||||||||||||||||||||||||||||
11. 雪山北峰 | 12. 關山 | 13. 大水窟山 | 14. 南湖大山東峰 | 15. 東郡大山 | 16. 奇萊北峰 | 17. 向陽山 | 18. 大劍山 | 19. 雲峰 | 奇萊主山 | 20.||||||||||||||||||||||||||||||||||||||||||||||||||||
21. 馬利加南山 | 22. 南湖北山 | 23. 大雪山 | 24. 品田山 | 25. 玉山西峰 | 26. 頭鷹山 | 27. 三叉山 | 28. 大霸尖山 | 29. 南湖大山南峰 | 東巒大山 | 30.||||||||||||||||||||||||||||||||||||||||||||||||||||
31. 無明山 | 32. 巴巴山 | 33. 馬西山 | 34. 合歡北峰 | 35. 合歡東峰 | 36. 小霸尖山 | 37. 合歡主峰 | 38. 南玉山 | 39. 畢祿山 | 卓社大山 | 40.||||||||||||||||||||||||||||||||||||||||||||||||||||
41. 奇萊南峰 | 42. 南雙頭山 | 43. 能高南峰 | 44. 志佳陽大山 | 45. 白姑大山 | 46. 八通關山 | 47. 新康山 | 48. 桃山 | 49. 丹大山 | 佳陽山 | 50.||||||||||||||||||||||||||||||||||||||||||||||||||||
51. 火石山 | 52. 池有山 | 53. 伊澤山 | 54. 卑南主山 | 55. 干卓萬山 | 56. 太魯閣大山 | 57. 轆轆山 | 58. 喀西帕南山 | 59. 內嶺爾山 | 鈴鳴山 | 60.||||||||||||||||||||||||||||||||||||||||||||||||||||
61. 郡大山 | 62. 能高山 | 63. 萬東山西峰 | 64. 劍山 | 65. 屏風山 | 66. 小關山 | 67. 義西請馬至山 | 68. 牧山 | 69. 玉山前峰 | 石門山 | 70.||||||||||||||||||||||||||||||||||||||||||||||||||||
71. 塔關山 | 72. 馬比杉山 | 73. 達芬尖山 | 74. 雪山東峰 | 75. 無雙山 | 76. 南華山 | 77. 關山嶺山 | 78. 海諾南山 | 79. 中雪山 | 閂山 | 80.||||||||||||||||||||||||||||||||||||||||||||||||||||
81. 甘薯峰 | 82. 合歡西峰 | 83. 審馬陣山 | 84. 喀拉業山 | 85. 庫哈諾辛山 | 86. 加利山 | 87. 白石山 | 88. 磐石山 | 89. 帕托魯山 | 北大武山 | 90.||||||||||||||||||||||||||||||||||||||||||||||||||||
91. 塔芬山 | 92. 西巒大山 | 93. 立霧主山 | 94. 安東軍山 | 95. 光頭山 | 96. 羊頭山 | 97. 布拉克桑山 | 98. 駒盆山 | 99. 六順山 | 100. 鹿山 | ||||||||||||||||||||||||||||||||||||||||||||||||||||
註:由高至低排列,順序與標高參照聯勤總部測量署於1985年至1987年測繪發行之地形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