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羅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tarcopter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23日 (一) 18:37 →‎經歷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羅遜准將
Brigadier John K. Lawson
羅遜(右)和莫德庇
出生1887年12月27日
 英国東約克郡侯城
逝世1941年12月19日(1941歲—12—19)(53歲)
 英屬香港黃泥涌峽
墓地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效命 加拿大
服役年份1914-1941 
军衔准將
统率皇家加拿大來福槍營英语Royal Rifles of Canada
溫尼伯榴彈兵團英语Winnipeg Grenadiers第1營
駐港英軍「西旅」
参与战争巴雪戴爾戰役
香港保衛戰 
获得勋章英勇十字勳章
黄泥涌峽道屹立的西旅指揮部紀念碑,紀念羅遜准將及西旅指揮部的全體成員。
羅遜准將在西灣國殤紀念墳場的墓碑。

羅遜准將,MC(John K. Lawson,1887年12月27日—1941年12月19日)加拿大軍人,1941年12月在香港保衛戰抵抗日軍入侵香港時戰死,是加拿大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的最高階軍官。

經歷

羅遜生於英國東約克郡赫爾河畔京士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與巴雪戴爾戰役(Battle of Passchendaele)。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是時任渥太華軍事訓練學院總監。加拿大於1941年9月29日決定派兵增援香港守軍抗衡日本的威脅,羅遜於10月獲授命指揮由皇家加拿大來福槍營英语Royal Rifles of Canada溫尼伯榴彈兵團英语Winnipeg Grenadiers第1營組成的加拿大軍派駐香港,並於11月16日抵達[1]。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軍入侵香港,新界及九龍於12月13日失守,全部退守港島。英軍在主將莫德庇少將的指揮下,決定將香港島的防守分為東西兩旅,港島東部由華里士准將指揮;西部由他指揮,兩者大致以港島中部的黃泥涌峽為分界線。12月19日,他領導的港島西旅指揮部在黃泥涌峽被日軍包圍,羅遜與司令部最後通訊時以「I am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結束通話,之後破壞指揮部所有通訊器材,於領兵突圍時戰死[2]

羅遜戰死後,日軍用布將他的遺體捲起,在他戰死的西旅指揮部附近埋葬,並為他立有一個用日文標註的墓碑,香港重光後,他被遷葬於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在他戰死的西旅指揮部附近則立有一個牌匾[3],講述他與指揮部成員的事蹟。

參見

參考文獻

  1.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香港海防博物館:負隅頑抗 - 加拿大部隊與香港保衛戰」
  2. ^ 加拿大部隊防地遺址專題考察:黄泥涌峽徑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4-27.
  3. ^ 陳天權. 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 香港: 中華書局 (香港). 2019年07月: p.134 [2020-04-27]. ISBN 978988857194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