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經辨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23.241.36.122留言2020年12月3日 (四) 10:5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六經辨證,是中醫辨證方法的一種,首創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由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六經,但內經之中無詳細說明六經的病症發展。 由漢張仲景所整理六大病症與誤治條文來解釋六經的病態發展,所以在《傷寒論》中可以看見太陽篇、陽明篇、少陽篇、太陰篇、少陰篇、厥陰篇。

辨證

傳統上,對於六經有兩種看法,一派以劉完素丹波元簡為主,認為六經是指六種病證分類;另一派如喻昌柯琴,認為六經即是內經所指六條經脈之名,六經病是外邪侵犯六經所造成的。

六經病會隨著時間與體質而相互變化,辨證須依《傷寒論》。如果病情惡化,會由太陽進入陽明或少陽,若再惡化則進入太陰、少陰、厥陰。反之,病情好轉,則由厥陰往少陰、太陰直至太陽。

六經病

參考文獻

  • 鄧鐵濤等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24次印刷,ISBN 7532302229
  • 朱文锋等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1次印刷,ISBN 7-117-0336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