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𥻵 (福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4日 (五) 09:20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𥻵

𥻵福州语罗马字: sì,国际音标si˥˩,类似英文see的发音)是福州人每年冬至這一天吃的一種汤丸食品,類似湯圓。又被称为「拨隆细」,意思是「打滚」。[1]「𥻵」的本字是「餈」,但福州話讀音為sì,和福州話的「時」音相同,故民間另造「𥻵」字。

𥻵是用生糯米磨浆[1]并压至半乾,再搓成丸状,放入锅中用水煮熟,做成汤丸,食用时可以蘸糖粉、豆粉或花生粉。因爲𥻵在福州話裏的發音和「時」一樣,所以福州人於每年冬至這一天搓𥻵,相信會時來運轉。[2][3][4]

馬祖地區受福州文化影響,民間亦使用「𥻵」字。在馬祖,婚喪喜慶時候也會食用此食品。

參考文獻

  1. ^ 1.0 1.1 邓宇虹. 福州冬至吃的“米时”并非糍粑 “米时”更有内涵. 东南网. 2013-12-19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中文(简体)). 
  2. ^ 福州市志. 方志出版社. 1998-12. ISBN 7-80122-400-0 (中文(简体)). 
  3. ^ 官桂銓. 福州團圓節——冬至. 福州市檔案局(館). 2005-12-21 [200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中文(简体)). 
  4. ^ 福州搓𥻵過冬節. 林則徐紀念館. 福州新聞網. 2009-07-28 [2014-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1) (中文(简体)).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