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YFdyh000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9日 (三) 12:23 (内容扩充 维基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網絡公審是指自網絡資訊工具,如智能手機流通後,不少民眾當看見社會不公事情時,都會拍照或用文字描述放上各大社交網站任由網民評論是與非。[1]就如交通工具上飲食、優先座等等。不少網民認為,拍照人亦應有責任去阻止或勸說而不是只顧拍照;亦有網民認為能夠讓各大市民因害怕被公審而注重自己言行,起到了監測社會作用。[2]

然而,網絡公審卻不一定能夠公正處理事情,由於不少網民濫用公審,期望能夠藉著公審他人站於道德高地上,因而經常產生不少誤會。例如公共運輸機構在車廂設置關愛座純屬優先讓有需要的人坐,卻有不少網民誤會為「專利座」。[3]當看見青年就座時便會拍照放上社交網站公審,導致經常出現「有位無人坐,有人無位坐」的情況。

網絡公審處理手法

當中不少手法含有網絡欺凌成份,例如起底、改圖、文字辱罵等等,對受害人造成不少心理創傷及壓力,甚至導致受害人自殺[4]而網絡公審往往只憑批評者個人的主觀喜惡,亦只依靠拍攝者的片面之詞去判斷,不像法庭判案般有客觀而清晰的依據。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在2015年中進行調查,有近6成受訪者表示不認同「公審」的做法,情況猶如網絡欺凌,所以一般也較為反對這行為。[5]

参见

參考資料

  1. ^ 楊伊湄 (前媒體工作者). 先PO先贏的網路公審. 蘋果日報 (臺灣). 壹傳媒. 2015/04/01 (中文(繁體)). 每當具有話題性的議題散布開來,往往真相未明就開始出現「先審後判」的評論,眾人在網路上你一言我一語,在虛擬ID後動動手指便能大逞口舌之快;而匿名爆料社團也因此大興其道,打著正義之名,張貼一則又一則似假還真的勁爆八卦。 
  2. ^ 網絡公審 - www.LiberalStudies.hk 香港電台「通識網」. www.liberalstudies.hk. 
  3. ^  . 誰坐博愛座/台灣讓座文化變調?來看看各國怎麼做. Line Today . 2016年9月15日 (中文). 
  4. ^ 自由娛樂. 網路公審很殘酷 呂秋遠:匿名就變嗜血鯊魚 - 自由娛樂. ent.ltn.com.tw. 
  5. ^ 調查指低頭族不讓座 6成人不認同網絡公審 - 獨媒報導. 香港獨立媒體網.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