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光視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1日 (一) 03:34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分光視差是天文學上測量恆星距離的一種方法。不管他的名稱,他並不依賴恆星視位置的改變 (參見視差)。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在任何一顆光譜可以被記錄的主序帶恆星。這種方法依賴可提供的頻譜亮度,目前的距離極限大約在10,000秒差距的範圍[1]

要應用這種方法,必須要先測量這顆恆星的視星等和知道光譜類型。如果這顆恆星在主序帶上,光譜類型可以提供很好的絕對星等估計值。知道恆星的視星等 (m) 和絕對星等 (M),可以使用 可以計算距離 (d) (參見距離模數)。恆星的真實距離會因為加入了星際消光的計算而有所不同。

在沒有加上物理學基本假設的條件下,以現今的技術,三角視差法提供精確距離的極限小於500-1,000秒差距。在這個體積內有足夠多的主序星可供測量,這可以校準絕對星等與光譜類型的關係。

這種方法的導出歸功於沃爾特·西德尼·亞當斯恩斯特·阿諾德·科爾許特英语Ernst Arnold Kohlschütter對太陽黑子和恆星光譜的研究。

參考資料

  1. ^ European Space Agency, Stellar distances. [201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