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博帕爾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9日 (二) 16:01 (补救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博帕爾在印度的位置
博帕爾
博帕爾
博帕爾市位置
現在位於博帕爾的事件紀念碑。

博帕爾事件印地語भोपाल गैस काण्ड)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的一所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洩漏事件。官方公布瞬间死亡人数为2,259人,当地政府确认和气体洩漏有关的死亡人数为3,787人[1]。还有大约8,000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丧命,另外大约8,000人因为气体洩漏而死亡[2]。根据一份2006年的官方文件显示,这次洩漏共造成558,125人受伤,包括38,478人暂时局部残疾,以及大约3,900人严重和永久残疾[3]

该事件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工业事故。

背景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印度政府于1964年开展“绿色革命”,需要引进农药和化肥等物资。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帕博尔市设立一间生产杀虫剂的工厂。试产3年后,建成一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

1980年,UCIL开始生产化学原料异氰酸酯。异氰酸酯剧毒,曾被纳粹德国用于屠杀犹太人。因此,UCIL将异氰酸酯以液态形式储存在3个不锈钢制储气罐,重量达45吨。但是UCIL安全生产出现重大的问题。1982年,即有报告称博帕尔工厂“一共61处危险”。1984年,工厂停工并大量裁员,惨案发生时,安全系统无一正常运转。[4]

经过

1984年12月3日0:56,UCIL异氰酸酯储气罐发生放热反应,温度升至200℃,但冷却设备、净化器、自动点燃装置先后失灵,巨大的压强导致储存罐阀门被冲开。异氰酸酯气体散布。

法律問題

在災難發生後,死難者的代表分別向印度和美國法院提出賠償訴訟。最後由印度政府,代表死難者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賠償要求,最後裁定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以及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需要賠償4.7億美元。由印度政府成立基金,分配給各死難者。

但官司仍未完結,現時美國紐約的法院,仍然處理美國聯合碳化物一切法律責任的繼承者兼母公司——美國陶氏化工是否有責任為博帕爾災難進行善後工作。

影響

由於這次大災難,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但亦因這事件引發鄰避效應,很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將化工廠視為嫌惡設施,都反對設於鄰近民居的地點。新化工廠的設置,常會引發民眾的抗爭。

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經過在美國和印度多番訴訟,亦因這次慘劇要向印度政府賠償4.7億美元,並要出售該集團持有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50%股權,用以興建治療受影響居民的醫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被人狙擊,雖然狙擊失敗,但董事局仍將美國聯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備電池集團(Energizer)。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在2001年2月,成為美國陶氏化工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文化作品

2004年12月3日,事件的20週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訪問片段,一名聲稱陶氏化工的代表宣佈公司願意清理災難現場和賠償死傷者[5]。播出後陶氏化工的股價在23分鐘內下跌4.2%,市值約20億美元。陶氏化工立即發表聲明指該名受訪者與公司毫無關係。BBC發出更正並播出道歉聲明。該名受訪者原來是惡作劇組織The Yes Men的成員。該組織於2002年曾冒認陶氏化工設立網站解釋博帕爾事件經過。2004年,BBC一名監製向假冒的網站發出電郵,邀請接受訪問,The Yes Men的成員欣然答允。該組織表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向大眾展示企業如何能夠為事件作出補償,以及為事件爭取曝光,因為該次災難已漸被淡忘。

國家地理頻道災難調查節目《重返危機現場》第四季曾就該事件製作過一檔節目來探討其中的原因。

參閱

参考文献

  1. ^ Madhya Pradesh Government : Bhopal Gas Tragedy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Bhopal. Mp.gov.in. [28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8日). 
  2. ^ Eckerman, Ingrid. The Bhopal Saga—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al Disaster. India: Universities Press. 2005. ISBN 81-7371-515-7. doi:10.13140/2.1.3457.5364. 
  3. ^ AK Dubey. Bhopal Gas Tragedy: 92% injuries termed "minor". First14 News. 21 June 2010 [26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26日).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4. ^ 揭开历史的疮疤:印度博帕尔工业灾难. 
  5. ^ 影像:存档副本. [2004-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