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社村 (花蓮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uaxdon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0日 (三) 07:39 →‎參考資料:​ 調整格式、排版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新社村
舊稱:PateRungan
地图
坐标:23°38′47″N 121°31′34″E / 23.64645°N 121.526013°E / 23.64645; 121.526013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花蓮縣
鄉鎮市區豐濱鄉
區劃14鄰
政府
 • 村長張伸明 Kolas・suntok
 • 辦公處新社村2鄰48號
人口(2020年7月)
 • 總計661人[1]
 • 戶數259戶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村里代碼10015080002
毗鄰磯崎村、豐濱村、光復鄉東富村

新社村噶瑪蘭語PateRungan)位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中北方,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北接磯崎村,南臨豐濱村,全村轄區南北狹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側山區坡度陡峭,開發受限制,東側沿海地區主要為斷層海岸地形,海岸侵蝕嚴重,海岸梯田為村內特有景觀。本村年均溫約24度,年均雨量約290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五月至十月份。本村人文資源豐富,居民以阿美族噶瑪蘭族居多[2],原住民人口比例約為88.5%,主要聚落為新社部落撒奇莱雅语Paterungan噶瑪蘭語PateRungan),居民以噶瑪蘭族為主,是目前全台保存最多噶瑪蘭語言及文化的部落。部落內也有部分阿美族人,因此當地中年以上的人多半都能使用流利的阿美語[3]。新社部落人口多由加禮宛事件噶瑪蘭語Lanas na Kabalaen)後遷來的噶瑪蘭族人所組成。另外行政村內還轄有以阿美族人口為多數的東興部落撒奇莱雅语Malaloong阿美語Malaloong)、復興(加塱)部落撒奇莱雅语Dipit阿美語Dipid)以及閩南人為主體的富光(蚊仔山)聚落等。

歷史

新社的地名之始於清治光緒4年(1878)間,加禮宛戰役後,臺灣鎮總兵吳光亮採「勒遷以分其勢」的政策,迫使部份加禮宛社族人疏散其眾於東面沿海一帶重建部落,名新社仔社,從「新社仔」一名可知新社一地從噶瑪蘭族移居建社之初,即是以台語命名的[4]。 新社另有一噶瑪蘭語名Paterungan,原意為船停泊靠岸之地[5]

觀光景點

  • 新社香蕉絲工坊
  • 新社水稻梯田[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