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鄧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33.235.122留言2021年1月2日 (六) 10:2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鄧羲(?—?),字子孝,章陵人,[1]劉表帳下治中後漢書及小說三國演義名為鄧義。

生平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漢獻帝許都,劉表雖遣使奉貢,卻與袁紹相互結交。治中鄧羲於是勸諫劉表,劉表不聽,說:「對內我朝貢之事沒有失職;對外我沒有背叛盟主,這是天下的達義之道。治中怎麼只怪我呢?」[2]鄧羲不滿,於是辭疾而退,後流離於江東,與袁忠、許靖、桓邵等人為友,孫策進攻江東時與袁忠、許靖、桓邵等人一同避難交州,劉表任內不再出仕。[3][4]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亡,其次子劉琮向曹操請降。曹操任鄧羲為侍中[5]

《後漢書·祭祀志》注中有仲長統《答侍中鄧義社主難》一文。是原荀彧問仲長統社所祭者何神後演變成仲長統與鄧羲間的爭辯。

參考資料

  1. ^ 《裴注三國志》:羲,章陵人。
  2. ^ 《漢晉春秋》曰:表答羲曰:「內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達義也。治中獨何怪乎?」
  3. ^ 《三國志·劉表傳》:天子都許,表雖遣使貢獻,然北與袁紹相結。治中鄧羲諫表,表不聽,羲辭疾而退,後流離於江東,與袁忠、許靖、桓邵等人為友,孫策進攻江東時與袁忠、許靖、桓邵等人一同避難交州,終表之世未再任官。
  4. ^ 《後漢書·劉表傳》:侍中從事鄧義諫不聽。義以疾退,終表世不仕
  5. ^ 《三國志·劉表傳》:羲,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