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藝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okseng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9日 (六) 04:5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劇場藝術

劇場藝術(英語:theater),主要指戲劇。传统的戏剧,主要指在剧场中演出的戏剧。但隨著科技進步,廣播、電影、電視的發明與普及,戲劇已經不只是在表演場所中發生的演出活動,戲劇形式的廣播、電視節目及電影充斥在一般大眾的生活之中;戲劇一詞因為在用字上無法輕易將透過媒體轉介的節目排除在外;為求語句通順以及避免誤解,有時會以劇場、劇場藝術表示劇場形式的戲劇,以代替戲劇一詞。

此外,自從現代舞被發明之後,舞蹈演出脫離了舞劇的範疇,展開了一個新紀元,開始有戲劇形式以外的舞蹈在劇場出現;加上現代劇場設計與現代舞的發展期相當接近,因此在表演藝術中,兩者之間密切的程度往往超越戲劇或其他舞蹈。劇場設計師對戲劇或舞蹈的設計工作雖常有各自的喜好或專長,但並非明確的分野;對於劇場技師而言,兩者之間更是幾無差別。因為種種因素,在討論劇場藝術時,舞蹈表演無法被排除在外;而在學術分科中,舞蹈與戲劇之間的密切關係,更是同為表演藝術的音樂所無法相比。

劇團與藝術流派

劇團以劇場為名,推測最初來自於劇院所屬的劇團,例如宮廷劇院所附設的表演學校;後來才產生了與劇院無從屬關聯的劇團以劇場為名稱。另外,由於一些劇團對於戲劇表演有其特殊見解,因此劇團的名稱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流派,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但欽科英语Vladimir Nemirovich-Danchenko所建立的莫斯科藝術劇場英语Moscow Art Theater。後來,有一些藝術家,直接以劇場為名提出的理論或理念,如葛羅托夫斯基英语Jerzy Grotowski的貧窮劇場,或是由外在力量將某種特定風格的藝術家或作品與以歸類,如荒謬劇場。時至今日,劇場一詞已經與劇院或劇團沒有絕對必然的關連。

西方現代劇場運動

東亞的現代劇場運動與劇場現代化

東亞在文化傳統中有其固有的戲劇活動及形式。自從近代西方國家航海技術的拓展,東西交流頻繁化也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所挾帶入境的西方文化,使「西化」成為許多國家現代化的一部份。東方國家的戲劇現代化,大體上圍繞著橫向移植與直向傳承的文化撞擊發展,藉著截然不同的養分供給,形成了現今多采多姿的劇場風貌。

大型舞臺劇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通往小劇場的不同道路——漫談“小劇場發展史”. 廣藝基金會.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2. ^ 史詩劇場 — 由 Erwin Piscator 發起, Bertolt Brecht 發揚光大. 人文藝術學習網.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3. ^ 3.0 3.1 3.2 鍾明德. 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你也可以打通任督二脈!. 台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5 [2013-07-09]. ISBN 95758651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4. ^ 何謂『殘酷劇場』?. 網路劇院. 公共網路文教基金會.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5. ^ 鴻鴻. 環境劇場系列/鴻鴻「環境劇場,比專業劇院更讚的劇場」. 環境劇場系列 (聯合新聞網). 2010-09-01 [2013-07-09]. 
  6. ^ 談荒謬劇場解析-品特的劇本和詩作. 雲門舞集2. 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