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牛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iaon98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0日 (日) 14:19 (回退2001:B400:E405:DC91:81C5:3977:33A3:D082討論)做出的1次編輯,到由101.136.120.112做出的最後修訂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牛粒

牛粒又稱牛利小西點,是一種臺灣西式糕點,在臺灣已有超過60年以上的歷史,多年後法國甜點馬卡龍傳入臺灣,又因外型相似而又稱「臺式馬卡龍[1][2],但與馬卡龍相比,牛粒的口感較鬆軟,甜度也低了許多,而其製作方式也與馬卡龍完全不同[3],馬卡龍為杏仁蛋白糖霜,牛粒則是全蛋打發的蛋黃小蛋糕,其原由實際上是由手指餅乾轉變而來[4]

名稱

「牛粒」這個名稱的由來已不可考,有此一說是來自法文「biscuits à la cuillère」烘焙小西點的意思,取其最後一個單字「cuillère」的直接音譯為臺語牛力」(gû-li̍k[5],另說是因為圓形外型狀似牛眼睛而得名[6]。臺語另有「麩奶甲」(hu-ling-kah)的稱呼,或用華語諧音為「福臨甲」或「福令甲」;源自日語將手指餅乾(ladyfingers)稱呼為「レディフィンガー」,臺語將後面手指(フィンガー,finga)音譯為hu-ling-kah[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