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upernova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4日 (四) 17:0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白沙瓦
پشاور(乌尔都文)
پېښور(普什圖文)
城市行政區
白沙瓦在巴基斯坦的位置
白沙瓦
白沙瓦
白沙瓦於巴基斯坦位置圖
坐标:34°00′52″N 71°34′03″E / 34.0144°N 71.5675°E / 34.0144; 71.5675
國家 巴基斯坦
省份西北邊境省
白沙瓦縣
議席數量25
政府
 • Nazim (Empress)Asya Abbas (ANP)
面积
 • 总计1,257 平方公里(485 平方英里)
海拔359 公尺(1,178 英尺)
人口(2010年)[1]
 • 總計3,625,000人
 • 密度2,884人/平方公里(7,469人/平方英里)
时区PSTUTC+5
邮政编码25000
電話區號091

白沙瓦乌尔都语پشاور‎‎,普什圖語پېښور‎),另譯富樓沙白夏瓦,巴基斯坦一個鄰近阿富汗邊境的城市。白沙瓦屬於西北邊境省,人口約有57萬人。附近的开伯尔山口是來往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的唯一要塞

白沙瓦曾經在公元前58年被貴霜王朝犍陀羅迦膩色伽一世定為國都。由於地處中亞多個的貿易要道上,當地在多個世紀以來都一直是南亞大陸與中亞之間的貿易重鎭。查薩達 (Pushkalavati)爲當時的重要都市。 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玄奘都曾到过此地。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一样,白沙瓦時常受到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襲擊,如2013年白沙瓦教堂爆炸英语Peshawar church bombing以及2014年白沙瓦學校襲擊事件。白沙瓦在2010年遭受了111次恐怖襲擊[2], 2014年已经下降到18次[2]

現代的白沙瓦仍然肩負着中亞和南亞之間的貿易通道。此外,白沙瓦也有自己的輕工業紡織、毒品、造鞋及陶器生產都是白沙瓦的主要經濟支柱。白沙瓦的大學城是當地學術機構的集中地,白沙瓦大學白沙瓦農業大學白沙瓦工程及技術大學都在大學城裡。而近年亦有不少私立大學於白沙瓦開辦。

白沙瓦的居民大致可分為兩部份:講Hindko語的當地少數族裔原居民Pishoris族,以及人口佔多數、來自阿富汗的普什圖族人。阿富汗戰爭發生之時,白沙瓦成為了反蘇聯聖戰者的政治中心。

词源

现在所称的“白沙瓦”源自于古代的梵语Purushapura (पुरूषपुर; IAST: Puruṣapura, 意为“人类之城”)[3][4]

在古代文獻中,「白沙瓦」被稱爲: 布路沙布邏,富留沙富羅,富留沙富羅城,富留沙富邏,富留沙富邏城,富婁沙富羅,富婁沙富羅,富婁沙富羅城,白夏瓦,弗樓沙國,弗樓沙城,不流沙,丈夫城,丈夫土,丈夫宮,丈夫國。

阿拉伯的历史和地理学家 Al-Masudi 指出大约公元十世纪中叶,这座城市就被称为“白沙瓦”了。在被伽色尼王国入侵后, 阿爾·比魯尼再次指出这个城市叫做“白沙瓦”。 这座城市在蒙兀兒帝國阿克巴大帝时代开始被因Peshāwar而闻名 。 一些人说现在城市名字是基于波斯语,意为“边境城镇”[5] ,或者更确切地说叫“前进城市”,不过抄写错误和语言转变也可能是城市产生新名称的原因。 阿克巴目录学家,阿奥·法兹·伊本·马巴克列出了这个城市的名字,最初名称均为Parashāwar,在波斯转译为(پرشاور)[6]和 白沙瓦(پشاور)。[7]

氣候

白沙瓦(1961年-199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6.5
(79.7)
30.0
(86.0)
36.0
(96.8)
41.0
(105.8)
47.2
(117.0)
48.0
(118.4)
46.1
(115.0)
46.0
(114.8)
42.0
(107.6)
38.3
(100.9)
35.0
(95.0)
29.0
(84.2)
48.0
(118.4)
平均高温 °C(°F) 18.3
(64.9)
19.5
(67.1)
23.7
(74.7)
30.0
(86.0)
35.9
(96.6)
40.4
(104.7)
37.7
(99.9)
35.7
(96.3)
35.0
(95.0)
31.2
(88.2)
25.6
(78.1)
20.1
(68.2)
29.4
(84.9)
平均低温 °C(°F) 4.0
(39.2)
6.3
(43.3)
11.2
(52.2)
16.4
(61.5)
21.3
(70.3)
25.7
(78.3)
26.6
(79.9)
25.7
(78.3)
22.7
(72.9)
16.1
(61.0)
9.6
(49.3)
4.9
(40.8)
15.9
(60.6)
历史最低温 °C(°F) −3.9
(25.0)
−1.0
(30.2)
2.8
(37.0)
6.7
(44.1)
13.3
(55.9)
17.0
(62.6)
18.3
(64.9)
20.0
(68.0)
13.3
(55.9)
9.4
(48.9)
2.0
(35.6)
−1.3
(29.7)
−3.9
(25.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26.0
(1.02)
42.7
(1.68)
78.4
(3.09)
48.9
(1.93)
27.0
(1.06)
7.7
(0.30)
42.3
(1.67)
67.7
(2.67)
17.9
(0.70)
9.7
(0.38)
12.3
(0.48)
23.3
(0.92)
403.9
(15.9)
月均日照時數 195.5 189.5 194.5 231.3 297.1 299.5 273.8 263.2 257.3 266.1 234.8 184.4 2,887
数据来源:NOAA (1961-1990) [8]

姐妹城市

參考文獻

  1. ^ https://archive.is/20131017035730/world-gazetteer.com/wg.php?x=&men=gcis&lng=en&des=wg&geo=-172&srt=npan&col=abcdefghinoq&msz=1500&pt=c&va=&srt=pnan World Gazetteer of population
  2. ^ 2.0 2.1 SOCIAL DEVELOPMENT IN PAKISTAN ANNUAL REVIEW 2014-15
  3. ^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1834: 114– [13 December 2012]. 
  4. ^ Encyclopaedia of Ancient Indian Geography, Volume 2, p.552, Subodh Kapoor
  5. ^ Bosworth, Clifford Edmund. Historic Cities of the Islamic World. BRILL. 2007 [24 March 2017]. ISBN 9789004153882. 
  6. ^ Journal of the Research Society of Pakistan, Volume 2, Issue 1 – Volume 3, Issue 2. Research Society of Pakistan. 1965. 
  7. ^ Journal of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Central Asia. 1996, 19. 
  8. ^ Peshawar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1-16]. 
  9. ^ Farooq, Umer. Indonesia seeking to enhance trade with Khyber-Pakhtunkhwa. The Express Tribune. The Express Tribune News Network. 6 January 2012 [13 December 2012]. 

參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