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維多利亞式建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ord Jaraxxus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9日 (二) 15:53 (地區語言轉換)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聖潘克拉斯車站是典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
劍橋大學塞尔文学院

維多利亞時代建築(英語:Victorian architecture)是在19世紀中期和後期的維多利亞時代出現的一種建築樣式[註 1],上承喬治亞時代建築,下啟愛德華時代建築,主要表現為傳統建築的復興。

最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為哥特復興式建築,但這一時代英格蘭文藝復興式建築等其他建築樣式也很常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雖然是在傳統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由於19世紀鋼鐵工業的發展,這些建築開始使用鋼鐵構架[2]。由於大英帝國的強勢,這一建築風格傳播到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英國殖民地

參見

注釋

  1. ^ 此類建築是指於維多利亞女皇在位期間建造,並非形容其美學樣式,因此「維多利亞式」是個錯誤的名稱,而採用「維多利亞時代」能更準確描述及囊括時代中出現的各種樣式[1]

參考來源

  1. ^ 李浩然、黎志邦. 香港原來有四代殖民地建築. 香港電台「通識網」. 2016-09-19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2. ^ Blank, Alan; McEvoy, Michael; Plank, Roger (1993).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in Steel. Taylor & Francis. ISBN 0-419-17660-8

外部連結